112、第112章(1 / 2)

第112章

老太太腦袋上冒出涔涔的冷汗,沒想到攝政王會如此理直氣壯地不問緣由是非,還是當著眾目睽睽的麵。

沈南卿貝齒輕咬下唇,將奶奶拉到身後,不依爭辯道:“殿下乃一國之綱、一國之維,如此不分青紅皂白行事,難道不怕天下百姓寒心嗎。”

薑九黎嘲弄:“沈大小姐一無所知,便對沈老太太這般維護,難道不怕令妹同樣為此感到寒心?己所不欲,硬施於人,沈大小姐自居高潔,莫不是以為自己如此很了得?”

沈南卿凝噎,指尖絞著帕子,有些難堪。

無聲地將視線投向沈宴秋,希望她能幫忙出麵說兩句話。

沈宴秋卻是垂眼無視著,站在薑九黎身後,由他護著。

沈群從同僚那兒得來消息,急匆匆擠入人群,打破僵持的現狀,拱手恭敬道:“家母魯莽,家女年幼不諳事,頂撞了殿下,望殿下恕罪。”

薑九黎涼涼睨著幾人:“沈侍郎,本殿早提點過你,身為刑部侍郎,連家中的兩碗水都端不平,本殿如何放心讓你督察司法。”

沈群驚亂,未曾想過一場矛盾爭執會鬨得他官位不保,連忙拉著老母、女兒下跪,言辭懇切道:“殿下,這其中定是有什麼誤會,還請明察。”

他說著望向後頭一副事不關己的沈宴秋,擠眉暗示,帶了急切懇求的意味:“秋兒,快來同殿下解釋解釋。”

沈南卿同樣望著沈宴秋,眸底寫滿了對她此番當眾讓家人落不下麵子的失望與不讚許,焦急喚了聲:“二妹。”

沈宴秋閉了閉眼,調整一瞬,再次睜眼時,已然斂下眸底的全部鋒芒,卻薄涼的沒有任何溫度。

她不疾不徐地踱到老太太跟前,傾身彎腰,閒散懶慢地覆到老太太耳邊,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音量,一字一句商量似的清淺道:“勞您苦心,在我身上花下那麼多心思。您放心,我現在暫時不會動你,您且看著,我如何把你對我做下的事,一點一點還到您最寶貴的大孫女身上。”

老太太瞳孔驟縮,眸光震顫不已:“你……”

沈宴秋如若無事地淡淡直起身,走回薑九黎身邊,神色有些疲憊:“沒事了,走

吧。”

頓了頓,又補上一句,低低道:“謝謝。”

薑九黎深深凝她一眼,一日內聽她同自己道了兩次謝,眼下的這聲比起午間來,莫名聽著有些不是滋味。

兩人一道往外走。沈南飛被大夫人拉著,站在圍觀的人群中,看到她走近,怯怯地叫了聲:“二姐。”

他從未見過如此冷漠的二姐,很陌生,也讓他感到些許害怕。

沈宴秋腳步停下,漠然道:“彆叫我二姐,我不是你姐姐。”

從今往後,她不再是沈家人。

扔下一句話,沈宴秋便目不斜視地走開。

薑九黎無聲凝著她的發心,招傅朝到身側低語兩句,這才跟在她身後,往席位間走。

薑尋安見狀,適時抬手疏散人群:“行了,都散了吧。”

旁人見長公主發話,自然不敢久呆,紛紛散開,心中卻是唏噓不已。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到了沈家這兒,庶女發達,卻是要將過往遭受的罪,全部在老的小的身上報複回來。

白日裡的那些豔羨慨歎,不由紛紛轉化成同情悲惋。

十一和十六方才被小皇叔和皇姑母支走,這當兒看到秋秋姐姐過來,屁顛顛地衝上前想找人玩兒,卻被薑九黎一隻手一個拎開。

兩個小的嘴角一撇,又不依不饒地湊過去:“皇叔擋孤作甚,孤要與秋秋姐姐說話。”

好在薑尋安及時上前,將兩個小祖宗抱到她那兒,離開前,沒忘記囑咐弟弟,讓他好好問問,到底發生了何事。

薑九黎在沈宴秋身旁坐下,卻對方才的事隻字不提,無言片刻,自顧夾了兩筷子菜,放到她的碗碟裡:“吃吧,吃飽了我們就離開。”

沈宴秋望著碟子裡的魚片,也不知為何淚穴就這麼輕易被戳中了,鼻尖倏地酸了酸,低“嗯”一聲,拿起筷子,一言不發地開始吃飯菜。

其他人將這幕看在眼裡,嘖歎之餘也不敢說什麼。自古以來君上尚未入席,豈有臣子先行動筷的道理,不過既是攝政王縱容帶的頭,隻能另當彆論。

不知過了多久,薄易與皇帝、芸貴妃等一前一後走入明晃的宮殿。

皇帝並未察覺殿中迥異的氣氛,臉上掛著俊朗的笑,免去虛禮,喚眾卿落座儘情享食玩樂。

無人注意,首輔大人一個左撇子,左手袖袍久久落在桌案下,腕間潦草地包著白色長帕,隱隱有血跡往外滲。席間也不用菜,隻是斟酒飲酒重複一個動作。

另一邊的沈家人也是心思各異,經剛剛一鬨,再提不起任何興致。

不過隨著酒酣耳熱,場子還是漸漸活絡熱鬨起來。

因為宴上的助興節目都是提前上報過的,是以沈南卿即便有些提不起精神,在宮人提醒後,還是離席換裝準備。

皇帝是個沒眼力見的,聽公公申報下個曲目是沈府嫡女獻上的,想著既是皇弟心上人的姐姐,自然要給足麵子,於是帶頭鼓掌捧起場來:“早就聽聞沈家大小姐才藝無雙,今日得興有此眼福,實屬期待。”

眾賓朋們麵露異色,但很快斂下,訕笑著紛紛應和。

絲竹聲起,沈南卿與一眾伴舞翩翩入場,玲瓏舞服媚倒眾生,等樂聲奏上兩句,才知是近來在臨安城中名聲大噪的《須儘歡》。

兩名舞女將一匹白色絹布展開,沈南卿起舞間,水袖染過硯盤,於白絹上抹開濃重色彩。

在樂律鼓點中,沈南卿步步生蓮,靈動婀娜,瑩白的柔荑帶著水袖在絹布上跳躍飛舞,欲亂迷眼,不知不覺間,一副宏偉壯闊的江山社稷圖映入眼簾。

在弦音娓娓收停之際,沈南卿在畫中點下一滴冉冉升起的朝陽作為收尾。

這一筆如同畫龍點睛,讓整幅畫都鮮活生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