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1 / 2)

胭脂 少地瓜 8870 字 3個月前

等茉莉花粉乾的當兒,胭脂也見縫插針的繡了不少手帕子,算上前些日子攢的,統共二十來條,還有這個月抄的兩本書,就劃算著抽空進城一趟,把它們一起賣了,順便瞧瞧弟弟。

同樣是繡手帕,人跟人做出來的也不同。尋常鄉間女子往往有些舍不得,隻用最常見也最便宜的棉布棉線,然後精心繡上豔麗的花鳥魚蟲,精致些的往往三五天才得一個。

可饒是這麼著,因材質、花樣局限,一條手帕也不過十文、二十文頂天。

胭脂很清楚自己的長短,自知女紅天分不佳,便不在這上頭爭長短,便用抄書掙的錢狠心去買絲綢鋪子裡的上等布料,隻挑了書上意頭好的詩詞歌賦,配了簡單的祥雲、結子等紋樣繡上去,既省事又雅致,彆是一番風流。

這麼一來,尋常人費心費力繡一條手帕的空她便能做兩條乃至三條,偏偏又是獨一份兒的風流彆致,材質又好,竟引得許多富貴人家也時常采買,他們又不差那麼幾十個錢,一條便能輕輕鬆鬆賣出三四十文!

算下來,雖然本錢多些,可一來做的快,二來賣價高,同樣的時間,胭脂光賣手絹就是尋常村婦兩三倍的利潤,著實劃算。

每當這個時候,她的腦海中便會回蕩起母親生前時常念的一句話:“女兒家多讀些書,吃不了虧。”

是呀,她雖然不能科舉做官,可如今不也照樣因為多讀了幾本書而受益匪淺麼?

得知她要進城,江誌不免又顛來倒去的囑咐許多遍,還彆彆扭扭的叫她帶話給兒子,惹得隋氏白眼亂翻,晚間又抱著肚子喊痛,折騰的他書都看不成。

小蓮村距離鎮上也有個十幾裡,步行大半日才到,若是刮風下雨、冬寒夏曬便十分艱難。村裡有人心思活,專門買了騾子定了大車,每日跑到村口拉人,傍晚再原樣送回來,一個人一次也不過三文錢,著實省事。

次日胭脂特意起了個大早,將這些日子攢的茉莉粉和手帕都小心的分門彆類裝好,又想著再過兩天就是八月十五,天氣便會漸漸冷下來,還抽空給弟弟做了一套略厚些的衣裳,也都一塊捎著。

也不知道隨誰,胭虎天生好大一副力氣,才十四的少年,個頭就快趕上成年男人了,很是唬人。

原本家裡人都指望他能讀書科舉光耀門楣,誰知胭虎非但不愛讀書,反而打小喜歡舞刀弄棒,隻把江誌氣個半死。

打從去年端午隋氏進門開始,家中便不得安寧,脾氣火爆的胭虎三天兩頭就要同父親和繼母爭吵。過年時又鬨起來,直覺臉麵儘失的江誌借著酒意說了重話,要不認他這個兒子,胭虎這頭犟驢便奪門而去,在鎮上做活,再也沒回過家。

胭脂前後也去看過幾回,見弟弟雖然瘦了,可也著實精壯了,精神頭反而比在家的時候好,倒也罷了。

上個月去的時候,他興致勃勃的說認了位鏢師做大哥,日裡在糧店做工,晚上跟著這位義兄學本事,把胭脂心疼的了不得。

這次過去,胭脂就想著無論如何也得見見弟弟的這個義兄。

一來總要瞧瞧對方是好是歹;二來麼,長姐如母,她總得多操些心。

雖然那小子口頭上說義兄為人肆意灑脫,並不計較什麼財物,可胭脂並不敢當真,琢磨著最好也趁著中秋節的由頭送點什麼。

她想的太多太雜,不覺時光飛逝,晃晃悠悠一抬頭就發現已經進了城門。

此鎮名喚青山,乃是沿河修建,便不似尋常城鎮那樣方正,整個東、南部都是順著河流交彙處落地生根,又在東南一處兩河交彙的三岔口處特設客貨碼頭,專迎南來北往官商客貨,晝夜燈火通明人聲不斷。

西北兩麵倒是方方正正的,各有一大兩小三道城門,同東南兩邊的三道水門一起,這便形成了青山鎮的十二道城門閘口。

雖然隻是個鎮子,但因為有河流交彙,自古以來往來客商、行人不絕,城牆厚重,守備森嚴,繁茂氣派不輸一般州城。

站在厚重巍峨的城牆之外,都能聞到裡麵飄出來的濃鬱香氣,聽見裡麵混雜著各地方言的熱鬨叫賣,看見不斷出入城門的商販,令人不覺心馳神往。

小蓮村地處青山鎮西麵,便從西門入,而胭虎做工的糧店乃是本鎮總店,正位於東南角依傍碼頭而建的大型貨貿市場,胭脂需得斜跨整座鎮子才能同他碰麵。

百姓日常生活所需都可從鎮上縱橫交錯的東西、南北大道兩側森羅密布的店鋪中買到,胭脂每每交接的胭脂水粉雜貨鋪子就在城中略偏東的位置。

來之前她都劃算好了,先去將貨物賣了,正好也輕省些。然後再去城北麵的學堂瞧瞧,看能否同王生見一麵,說幾句話。完了之後,估摸著也就差不多晌午了,她正好可以去尋弟弟一同吃飯。

胭脂水粉店的老板娘夫家姓楊,大家都稱呼她楊嫂子,最是個爽快麻利的人。

她的店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上到胭脂水粉,下到頭繩頭油,再到大姑娘小媳婦必用的絡子、手帕子,甚至是半成品的鞋麵、被麵,五花八門應有儘有。又因為開的年歲多了,為人又厚道,許多老街坊都愛往這邊尋,買賣很是不錯,給錢也大方,胭脂也一直都在這邊賣貨。

胭脂去的時候,楊嫂子正在同兩個年輕小媳婦說笑,老遠隔著門瞧見她就笑著招手,又要抓南瓜子與她吃,胭脂笑著謝絕。

“不瞞嫂子說,我今兒確是有急事,就不耽擱您的工夫了。”

“要去看你弟弟吧?”往來的多了,楊嫂子也知道她有個弟弟在鎮上做工,每回來了都要去瞧瞧的。且馬上就要過中秋了,想必姐弟兩個很有些知心話要說,當即指了指裡頭,腕子上金燦燦的龍鳳呈祥鐲子晃悠悠蕩了兩下,“也罷,你來一趟不容易,快去坐下歇歇,我先同那頭交割了,再來與你結賬。”

胭脂道了謝,且去裡間坐下喝水,又拿著帕子使勁抹了幾把,將臉上的汗都擦乾了,這才覺得暢快些。

團圓節素來為大慶人所重視,百姓往往提前一整月就開始籌備,如今街上賣的也多是與中秋有關的貨物。什麼桂花酒、明月燈,圓滾滾的大芋頭,玉兔搗藥、秋菊飄香圖案的花色月餅,月圓人圓的扇子、吊墜兒,看得人眼花繚亂。

胭脂托著下巴看了會兒,不禁也被這氣氛感染,跟著歡快起來。

真好。等會兒她也能跟弟弟一道吃頓團圓飯了。

“嗨,今兒可真是熱壞了,”正想著,楊嫂子就搖著扇子進來了,二話不說先吃了杯茶,這才興致勃勃道,“前幾回你送來的茉莉粉十分好賣,我自己也用呢,果然遠比彆家的勻淨細膩,顏色又自然,香味兒也好。眼下正逢佳節,誰不想打扮打扮?早就有人問過我好幾回了,偏我不知道你家在哪裡,也沒個消息往來,這可急死我了。”

市麵上倒是也有旁的雪白細粉,隻是要麼含鉛或是水銀之類,長期敷用對身體無益;要麼乾脆就死白死白的,強行塗抹好似活見鬼,十分難看,遠不如胭脂做的這些粉嫩自然,不光服帖,且瞧著氣色也好,不用額外再抹胭脂粉。

誰知胭脂卻苦笑一聲,一邊將包袱裡頭的東西擺出來,一邊道:“我何嘗不想多做些?隻嫂子你也知道,咱們青山鎮內外,茉莉是不多的,又生的散,我也不大得空,攢了大半個月,也不過這些了。”

楊嫂子粗粗一數,竟才十一個瓷罐,也犯了愁,“這哪裡夠賣?光我自己留兩罐,再親戚道理的送幾罐也就去了大半哩!”

倒是帕子有二十來條,擱在那兒都有厚厚一遝,想來能撐一段時日。

楊嫂子信手翻看起來,笑道:“果然要論雅致,心思奇巧,還得是你,瞧這祥雲後頭明月半遮半掩的,再配上這句詩,嘖嘖,妹子,寫的什麼?倒有好幾個字不認識呢。”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胭脂耐心解釋道,“乃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詩人的佳句,說的便是中秋佳節思念親人的情誼,也常有男女寄托相思之情。”

“那敢情好!”楊嫂子暗自記下,準備回頭同客人也這麼說,大笑道,“真真兒是最應景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