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改革的春風吹(1 / 2)

(上一章字數不夠一萬, 這一章補齊,依舊祝國慶快樂!)

金殿上。

莫少珩拱手道,“啟稟聖人, 臣近日觀我涼京百姓, 男耕女織, 安居樂業, 是國泰明安之相。”

“但, 我北涼的小孩卻多在街上遊蕩,無所事事。”

眾人:“……”

小孩嘛,一天不跟猴子一樣到處跑, 還能怎麼樣?

莫少珩繼續道,“自古以來,國昌而文盛,又或者說,文盛而國昌。”

“所以臣建議,讓我北涼的小孩, 哪怕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孩,也能從小有書讀, 不求他們將來有多大的成就,但至少能識字算數, 明理而不被人欺。”

“若是北涼,連小孩儘都能讀書識字, 北涼繁華盛景可期。”

眾人:“……”

莫少珩的話也就那麼幾句, 但卻描述了一個難以想象之景。

舉國上下,連小孩都能識文算數,估計東唐都沒有辦法做到。

莫少珩所描述的理想國,美是美, 讓人向往,但……理想終究是理想,東唐都做不到,更何況他北涼。

莫少珩,竟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主義者,也對,文人多浪漫,老是想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

有人站了出來,“我北涼自槐山先生起,一直在大力推行文教。”

“但……”

但有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哪有力氣讀書。

莫少珩也知道對方什麼意思。

百姓一天忙天忙地為了生活生存,根本沒有時間讀書。

所以莫少珩才將對象定在了小孩身上。

第一,小孩是教育的最佳時期,等長大了,反而被生活所累,沒有了讀書的時間。

第二,小孩給家裡乾的那點活,不是說不重要,而是並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反而小孩活潑好動,父母費心照顧,花費的精力更多一些。

若是上學讀書,反而能讓家長做事的效率更高。

莫少珩沒說話,而是直接拿出了三樣東西。

一本《論語》。

一疊宣紙。

一支鉛筆。

前兩樣,殿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莫少珩紙坊生產的宣紙和印刷廠印的書籍《論語》,買的人很多。

最後的小樹棍是什麼?

莫少珩說道,“百姓讀不起書,無外乎筆墨紙硯的價格昂貴。”

“但,聖人請看,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以往。”

莫少珩讓人將東西陳上去給了聖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的紙坊有製作價格低廉,而質量又不錯的宣紙的工藝。”

“我印刷廠,能快速地印出價格合適的書籍。”

“也就是說,無論是紙張還是書籍,百姓現在並非買不起。”

“至於筆墨……”

“大家請看這筆杆,我稱之為鉛筆。”

“它是一種新型的十分好使用的筆,最關鍵的是……”

“此筆,根本不使用墨,價格也十分的平價。”

眾人:“……”

不使用墨的筆?古時用刀刻竹簡,倒是不使用墨,但費時費力。

莫少珩也知道,不給他們看看肯定不行。

他準備了很多鉛筆和一些紙張。

詢問了一番聖人,這才讓人抬了進來。

拿到東西的人,用握毛筆的手勢握著筆。

雖然有些怪怪的。

但依舊在紙上落下了字跡。

炭筆嗎?

但比炭筆清晰多了,也不臟手。

就是這筆畫稍微小了一些,不像毛筆,下筆極粗。

莫少珩說道,“這樣一支筆,不用墨,但足夠寫上數萬字。”

嘶!

什麼?

這麼一支小筆杆就能寫數萬字?

要知道寫數萬字,得花多少墨水錢嗎?

莫少珩繼續道,“而且書寫的字體小而清晰,也就是說,一張紙可以當成原來的好幾張使用。”

眾人:“……”

紙張本來價格就降下來了,現在一張紙還能當幾張用。

等眾人消化了一會兒,莫少珩說道,“眾位大人,現在書籍,紙張,和不用墨的筆都有了,百姓也買得起了。”

“該是我北涼文教大興的時候了。”

“超越東唐,指日可待。”

“繁華盛世,未來可期。”

咕嚕。

超……超越東唐?莫少珩還真敢說得出口。

說得也太激烈了一點,讓他們心都撲通撲通的跳。

有時候,那些浪漫主義的理想家,最是可恨,讓人充滿了無限的憧憬,但突然又一棒子將人打死。

可……

莫少珩說的,好像有點道理啊。

以前百姓讀不起書的困難,現在……似乎不是困難了啊。

莫少珩繼續道,“所以臣建議,讓我北涼小孩都有書可讀,有學可上,一來小孩受到了教育,二來也不會耽擱我北涼的農事等。”

咕嚕。

要真是這樣,我的天,北涼要天下出名了。

敢問哪一國哪一朝,能讓百姓的小孩儘數都有學可上的。

這將是,任何一個身為北涼人的驕傲,從骨子裡麵透出了的驕傲。

金殿上的氣氛被莫少珩帶了起來,明明很冷靜,但心還是不由自主地跟著砰砰的跳。

當然,也有人在激動的同時,皺著眉,道,“即便筆墨紙硯都不是問題,但哪裡來的教書先生,教這麼多的孩子?”

莫少珩一笑,“怎麼沒有?”

“我北涼第一次的科舉,郡試馬上就要開始了。”

“科舉的考題怎麼樣,相信朝上的諸位都清楚。”

“是問,通過郡試的學子,給一群孩童啟蒙,有何不能勝任的?”

說完,莫少珩拱手,“聖人,我北涼寒門子弟讀書艱辛,一邊要讀書一邊又被生活所累。”

“臣懇請聖人,對這些有上進心的寒門子弟進行扶持,由朝廷出束脩讓他們當一個教書的先生來維持生計,讓他們為我北涼培育可用的棟梁之材。”

一點束脩,換來的是北涼文教大興,換來的是治國□□的賢才。

這筆買賣劃算得很,對於朝廷來說,這筆錢也不算多。

眾人:“……”

甚至連聖人都愣了一下,所以,不僅能讓北涼的孩童讀書,還能順便幫扶一下寒門子弟。

聖人想得其實更多,被朝廷幫扶起來的讀書人,良心隻要不是被狗吃了,多少對朝廷對皇室也是心存感激的吧。

莫少珩繼續道,“據我所知,各縣為了舉行科舉,現在已經修好了不少貢院。”

“貢院若是隻是用來科舉考試,三年才能用上那麼一次,實在可惜。”

“何不如將這些貢院也作私塾之用,正好用來教導孩子,一來避免長時間不使用荒廢了,二來,物儘所用,都不用另外大興土木。”

眾人:“……”

環環相扣啊,現在連私塾的地點都有了。

眾人心中不免波動得厲害。

推行文教的困難,似乎……全被解決了。

莫少珩說道,“我將此稱為義務教育。”

“教育我北涼孩子,是我北涼朝廷的責任,從小讀書識字則是我北涼人的義務。”

咕嚕。

好一個義務教育。

這要是真能實施起來,諸國都得向北涼看奇,東唐怕也要震驚於北涼這驚人之舉。

當然,問題還是很多。

有人道,“如此,天下讀書人突然間猛增,所用書籍紙張還有筆,必定大量增加。”

“世子真能提供足夠的量?”

百姓買得起的,也隻有莫少珩賣的書,紙和筆。

但據他們所知,莫少珩現在的那紙坊,印刷廠的產量,連涼京都滿足不了,每每出貨都直接被哄搶得一乾二淨。

更彆提滿足整個北涼。

莫少珩也是嘴角一抽,這也的確是一個必須得解決的問題。

莫少珩說道,“所以,請朝廷再主持一次招聘會。”

“我會儘量擴大產量,擴建工坊,但需要大量工人。”

紙坊印刷廠得飛速擴建了,還有製筆的作坊也一樣。

“而且,義務教育也得有一個試行期,我建議先從涼京開始試行,若涼京試行沒有問題,再向各地推廣也不遲。”

再好的政策,都可能遇到問題,莫少珩都不可能完全肯定地說,義務教育就完全適合現在的北涼了,所以必須先試行再推廣。

有這麼一個緩衝期,也正好給他商業發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