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之上, 畫麵有些微妙。
莫少珩,以及趙景澄等十五個學生站在金殿中間。
這一幕有些眼熟,以前也有這樣的一幕, 也是那一次, 十五個少年人被封了官職, 開始領取朝廷的俸祿, 其中兩個還直接做了金殿之臣,每到大朝會都會和他們一起上朝。
每次看到門口的兩個小官, 他們都有點愣神。
這事情還直接記入了北涼史冊之中,一次性封賞這麼多小官員是前所未見的。
現在,莫少珩又帶著他的學生站金殿上了。
該不會……又有什麼新的了不得的發現吧?
這種想法明明很不可思議, 但他們就是忍不住這麼想。
趙景澄等小學生也笑得裂開一口的白牙,伸著臉臉朝著前方,看著多少是有點滑稽的。
但現在連禮部的人都沒有關注這個了,而是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直接開口道,“恭喜聖人,賀喜北涼,我北涼氣運綿長, 得天獨厚。”
眾人:“……”
有人問道,“不知少師少監,有何喜可賀?”
莫少珩道,“我北涼糧產不豐, 天下皆知, 這是因為地理原因和氣候使然,人力不可抗天。”
“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種植的農作物經濟效益底下,產量低下。”
說起這個, 百官就有些不服氣了。
若是以往這麼說,還有些道理,但現在,他們北涼的粟米種植不是已經按照莫少珩的方法,開始進行優良優種了,地裡還使用了草木灰育肥之法。
今年的收成,他們剛才還喜氣洋洋高興了好久,從各地彙報的信息來看,比之往年,總產量提高了三成到四成。
這是總產量提高了三四成啊,已經難以想象了,按理聖人都得開宗祠祭天了。
怎麼還說產量低下,經濟效益低?
經濟效益低這個名詞他們也聽莫少珩說過幾次了,大概有了一個籠統的印象。
諸國的主食,差不多都是粟米,按今年北涼的畝產量來看,可未必輸給其他諸國的畝產,這還是北涼沒有其他諸國那麼優越的條件的情況下。
不由得有些疑惑地看向莫少珩,“少師少監此話怎講?”
莫少珩答道,“我北涼主要種粟,以此為主食。”
“但粟的顆粒小,殼厚,一粟穗脫殼後,可食用的部分就並不多了。”
“聽說某些地區,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甚至脫殼的時候不脫乾淨,混著殼一起吃。”
有官員接口道,“這種情況的確時有發生,但和粟產量低下有什麼關係?難道少師少監又發現了什麼能大量提高粟的產量的辦法不成?”
這就有些轟動了。
不過莫少珩直接就否定了,“非也,粟的基因如此,想要有大的提高,實屬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但……”
莫少珩一拱手,“臣之所以說粟的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是因為發現了一種完全可以取代粟作為主食的農作物。”
整個金殿都安靜了下來。
可以取代粟的農作物?
莫少珩知道他在說什麼嗎?
自古以來,諸國以粟為主食,都可以追溯到三皇時期了。
粟種植了這麼長久的時期,並被諸國接受,就能看出,它的價值和不可取代性。
莫少珩也不囉嗦,直接道,“請允許臣將新發現的農作物讓人抬上金殿。”
聖人直接說了一句,“準。”
何止百官,聖人也好奇到了極點,這種事情可不能隨口亂說,不然容易被人扣一個好大喜功的帽子。
當值的宮人將莫少珩早就準備好的水稻抬了進來。
一共兩個籮筐,其中一個籮筐是稻穗,另外一個是脫殼後的大米。
才一抬上來,百官已經忍不住圍了上去。
這都實打實的抬上金殿了,也就是說,莫少珩至少是有幾分把握的。
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更加的不可思議。
等看到稻穗後,直接就愣住了。
因為稻穗和粟穗其實是有一些相似的,隻是……個頭大太多了。
光是肉眼所見,就如同放大了三四倍的粟。
莫少珩也讓人將東西送去給聖人看。
已經有臉老得得枯樹皮一樣的老官兒,顫巍巍地靠向兩個籮筐,都等不及聖人發話了。
因為以他們看到的表麵的情況來看,若是莫少珩說的是真的,北涼要變天了。
手都有哆嗦的拿起稻穗,滿臉的驚訝,光是手感,都能感覺到其重量。
若是殼厚,是不可能這麼重的。
果然,放在手上一撮,裡麵飽滿的穀粒就直接被搓了出來。
喃喃自語,“顆粒竟然如此之大?”
粟又圓又小,比較起來,實在太明顯了。
有人已經迫不及待的將穀子往嘴巴裡麵塞了。
莫少珩說道,“這稻穀還沒有經過曝曬,不太容易脫殼,各位不妨看看旁邊這一籮筐,就是稻穀脫殼後,能夠食用的部分,稱之為大米。”
大米?
粟向來有小米之稱,顆粒小而色黃。
看向另外一個籮筐,他們立馬就明白為什麼要叫這新作物大米了。
顆粒飽滿,形大,每一刻都如同玉籽,潔白得都有些不真實了。
驚訝地抓上一把,看來看去。
竟然這般好看,如同祥瑞一般。
不得不說,食物的外貌很重要,若是長得奇醜無比,還會影響食欲。
但這大米明顯屬於顏值爆表隊。
金殿上已經轟動了起來。
“也就是說,若是莫少珩能證明這些大米能如同小米一樣作為主食食用話,豈不是……豈不是……”
下麵的話沒有說出來,但大家都懂。
連聖人都忍不住站了起來,從珠簾後走了出來。
遞去給聖人的稻穗和大米隻是一小部分,沒有直接看著籮筐裡麵堆積起來的來得真切。
聖人直接道,“吩咐禦廚,將它們做出來試試。”
莫少珩:“……”
其實即便聖人不說,莫少珩也會如此提議。
食物嘛,最最重要的是要吃過才知道真正的價值。
莫少珩說道,“大米的烹飪方式,跟粟米幾乎沒有任何差彆,同樣可以用來熬粥和煮成乾飯。”
“也就是說,推廣起來完全沒有阻力。”
莫少珩將大米的好處說得一清二楚。
不過畢竟是新的食物,莫少珩不得不跟去了一趟禦廚房。
等回來的時候,值日的宮人也一起抬著蒸好的兩大桶白米飯回來了。
為了這一刻,莫少珩還專門將辣椒醬都帶來了。
值日的宮人,先給聖人盛了一碗,然後又開始給百官盛。
莫少珩也將辣椒醬介紹了一番,“現在沒辦法提供菜食,大家先將就一些,用辣椒醬裹著米飯試試。”
“吃不了辣的,這裡還有豆豉。”
一碗白白的大米飯,上麵鋪上一點紅紅的辣椒醬,醬裡麵是小粒的豬肉牛肉這些,份量不多,但看上去頗有食欲。
味道如何?反正趙景澄都能用辣椒醬下一大碗米飯下去。
端著大米飯,上麵還有蒸汽。
蒸汽入鼻,直接就是食物最原始的清香。
飯香的味道啊。
看著太漂亮了,聞著也十分的不錯。
將米飯喂進嘴裡,第一感覺就是,好實在,好有口感。
這種感覺,是能吃飽的感覺。
米飯管飽,那是出了名的。
每一顆米粒因為蒸過的原因,更加的充實了。
再一咀嚼,滿嘴的食物滿足感。
配上辣椒醬的味道,簡直就是絕配。
“竟比粟還有主食的感覺。”
金殿上驚訝聲連連,“吃起來味道竟然這麼好。”
莫少珩心道,大米能取代粟,自然是有原因的,無論產量還是口感,都勝上一籌。
特彆是在糧食稀奇的古代,出現一種完全能取代粟,並產量大增的農作物,意義如何不言而喻。
莫少珩說道,“這些稻穀,是我和學生開春的時候,一起開墾農田,一起插秧種植出來。”
金殿上也有趙景澄他們的長輩,趙景澄等也小聲的跟他們長輩解釋著,“開墾農田得用到水牛,還有犁,不然犁田太麻煩了,我覺得我們牧場的牛怕是要漲價了。”
“插秧的時候比較累,其他就和種粟差不多。”
莫少珩也道,“不過也有比較可惜的地方。”
眾人一愣,正激動著呢,莫少珩這又是何意?可惜?這不是出現了一種被稱之為祥瑞的農作物也不為過吧。
莫少珩道,“水稻的種植必須配套水田,也就是農田裡得長期有至少一掌深的水,因為它是水生之物。”
“也就是說,即便我們全力改造水田,最多也隻能沿著運河線路和一些小溪流湖泊地區,不然依舊沒有灌溉的水源。”
農田的開墾,依舊受到水源的限製,這是北涼繞不過去的困難
眾人:“……”
愣是半天沒有反應過來,“你再說說這個水田是怎麼回事,還有這個水稻的種植方式?”
水稻,水稻,他們大概有點明白為什麼這新作物起名為水稻了。
莫少珩又仔細講了一講。
一時間,整個金殿鴉雀無聲。
半響,才有人咬牙切齒地拍了一下膝蓋,莫少珩都嚇了一跳。
但大家都知道這人為何如此。
若是……若是北涼有南離那樣水土富饒的土地,光是這麼一個水稻種好了,就能讓北涼的國力淩駕於諸國之上啊。
所以能不感歎?
時也命也,一時間氣得手都在哆嗦。
其實,各國有各國難念的經,比如,莫少珩在南離生存過很長一段時間,他就清楚,南離雖然水源豐富,但它的最大問題也是水,常年發生洪澇。
不然南離以前也不會和北涼,並列諸國貧窮之列,一窮二白的典範。
莫少珩安慰道,“不過我們北涼的運河正在繼續延長,又有水車相助,亦能開墾出十分多的農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