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賢大聲歎息:“沒有,價格都被你殺死了,我們怎麼賣?!”
遠夏笑:“咱們產品不一樣啊,我的是純國產的,你的有日本進口的發動機,性能上可能優於我們的呢。而且我是第四天才開發布會的,你們賣了三天,難道都沒賣完?”
薛賢說:“彆提了。反正還積壓了一大半的庫存,我都愁死了,好幾百萬啊。你再不幫我們,我們廠子怕是活不下去了。”
遠夏說:“不至於那麼誇張。現在我已經把這款產品的定價權交給你們了,少賺點,肯定都能賣出去。”
“你彆說這個,我就想知道,你那個新品什麼時候給我啊?”薛賢說。
遠夏說:“過段時間吧,我這邊忙著交貨呢,沒多餘的機器給你。”
薛賢說:“你賣了那麼多機器,廠子裡忙得過來嗎?需要我們幫你加工嗎?”
遠夏非常意外,薛賢居然主動提出幫自己加工,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他打的算盤,便說:“還真有點忙不過來。要不你派幾個人過來幫忙吧。”
薛賢咳嗽一聲:“不能把零件發過來給我們組裝?”
“沒空過去。你們不會組裝,我還得抽人過去培訓,哪有那個閒工夫。你們要是閒,可以派人來學習,以後自己組裝不就方便了。我不發工資啊,。
薛賢咬咬牙:“行,我派人過來。”
薛賢派人過來學技術,順便也是給遠夏提供勞力,要知道,立人縫紉機廠的工人也都算得上是熟練工了,而且技能不會比自己廠裡的工人差,等於白撿了幾個熟練工,遠夏豈會不要。
這天遠夏正在車間裡忙,聽見有人叫他:“遠工,有人找。”
遠夏扭頭一看,發現遠秋站在門口,給他驚訝壞了,今天不是周末,遠秋怎麼來了,他快步走出去:“小秋,你怎麼來了?”
遠秋不是一個人來的,還有一個攝影記者在一旁,遠秋看著遠夏,歡快地說:“哥。你現在有空嗎?”
遠夏說:“我在忙呢。這是你同事?你們在附近采訪?”
遠秋抿嘴樂,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男人朝遠夏伸出手:“遠廠長你好,我是遠秋的同事魏華,是一名攝影記者,今天我們是來采訪你的。”
遠夏詫異地看著遠秋,難以置信地說:“采訪我?為什麼采訪我?”
遠秋說:“哥,你們不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國產電動縫紉機嘛,你都沒告訴我,我看了《廣州日報》上的相關報道才知道的。我們領導聽說你是我哥,特意讓我來采訪你。”
原來是遠秋翻看近期的《廣州日報》時,看到一則廣交會的相關報道,想起哥哥也去參加廣交會了,便仔細看了一遍,沒想到上頭居然還有篇幅介紹行遠機械的電動縫紉機,說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自主研發品牌,遠秋一下子便猜到到是他哥的廠子。
憑著新聞人的敏感,她覺得這是一個幫哥哥宣傳的機會,便跟領導提交了這個策劃方案,沒想到竟被同意了。這就有了今天的來訪。
遠夏喜出望外:“真的嗎?那太好了。就采訪我嗎,不采訪你行一哥?他才是這款電動縫紉機的研發專家。”
遠秋說:“先采訪你,回頭再去采訪他。哥你什麼時候有空?”
遠夏說:“就現在吧。”
遠夏可不願意放過這個宣傳行遠機械的好機會,這可比打廣告的宣傳效果還好。
既然報社都這麼重視這件事,那他得去政府相關部門跑一趟,看能不能申請被納入863項目中,要是被納入了,就能享受一定的稅費優惠。
倒不是他想少納稅,而是他要爭取更多的研發資金。目前投入多,賺錢少,他常常都感到捉襟見肘。
鬱行一得知遠夏被遠秋采訪,非常高興:“小秋也出息了,還知道幫我們宣傳。”
遠夏也很高興:“是啊,小丫頭還挺有想法的。”
幾天後,立人縫紉機廠從上海派了五個人來越城支援遠夏,來了三男兩女。
上海來的青年工人心氣頗高,在他們看來,就是紆尊降貴到鄉下來。一抵達偏僻狹小的行遠廠,心頓時拔涼拔涼的,他們安慰自己,好在隻有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他們很快就沒了怨言,彆的不說,就行遠廠這個廁所,就比他們大上海的工廠要好。
廁所是遠夏設計的,定時衝水,雖然比不上抽水馬桶,但比當下最常見的旱廁要乾淨多了。
城裡人下鄉,最難接受的就是廁所,要是廁所問題能妥善解決,他們也不是待不下去的。
這幾名上海工人的技能還是可以的,原本就是組裝電動縫紉機的,現在多了組裝發動機的工序,但也很容易上手。
多了幾個幫手,產品加工的進度自然更快了。
六月初的一天,遠夏接到一個電話,他對著話筒:“喂,哪位?”
那頭出現了短暫的沉默,他又“喂”了一聲:“掉線了嗎?”
那頭的人說話了:“是遠夏嗎?”
遠夏聽到聲音,微微一愣,然後笑了:“梁廠長?”
作者有話要說:先更一章,晚點再更。幫手終於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