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北涼,據河西後。政治穩定,佛教盛行。其後直到隋朝,計造洞窟九十,規模宏大,壁畫和彩塑,技藝非常精湛。
到了強盛的唐朝,經濟文化高度繁榮。莫高窟開窟數量多達一千餘窟,壁畫和塑像都達到巔峰的藝術水平。
“安史之亂”使得唐王朝由盛轉衰,吐蕃乘虛占領河西。
其後漢人張議潮起事,占據河西、隴右,敦煌重新歸附於唐朝。
天祐二年,張承奉遂自立為白衣天子,建號西漢金山國。其後金山國亡,張氏絕嗣,沙州長史曹議金自領節度使。
曹氏統治時期,籠絡當地望族,發展生產,推行教化,改善同周邊民族關係,使河西維持了穩定安寧的局麵。
直到黨項族興起,稱霸河西,五六十年間,因為西夏統治西夏統治者崇信佛教,敦煌不但沒有退步,反而保持著漢代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原不殊”的水平。
到現在,就連西夏人,也在這裡開了五六十窟。
如今的月牙泉,麵積比千年之後大了很多倍,而洞窟都還保存完好,總數上千,同樣遠比後世僅存的兩百多窟壯觀了無數倍。
蘇油在駱駝上看著滿目蒹葭,以及兩側河穀中漫山的佛窟奇觀,深吸了一口氣:“終於到了……”
李庸和孫能也被這景象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童貫從泉邊一路看到山頂:“天神爺,這得多少錢……”
蘇油操縱這駱駝跪下,從駝峰上出溜下來:“駐紮吧,有大事兒!”
如今的朝中尤其爭議,保守派對西夏能否被大宋占有表示了懷疑。
司馬光曾經跟蘇油寫信,認為沙洲、瓜州這樣的地方,武帝開墾出來,最後也是資敵,從地緣政治來說,大宋如今能夠控製套內,拱衛蘭州,局麵便已經很舒服了。
大宋其實最好不要在寧夏耗費太多的精力,畢竟河北那邊還有個龐然大物——遼國。
蠻夷要做交易,大可以讓他們到蘭州來嘛。
曆史上司馬光曾經因為放棄夏人頻繁爭奪的數堡,在曆史上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但是當時的陝西兵隳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研究他的奏章,其實司馬光也並不是不重視軍隊建設的人,如置將法,在王安石出台之前,他早就已經對朝廷有了類似的建議。
陝西是他的老家,他對陝西深重的苦難,肯定比王安石、章惇這些南邊來的,更加感同身受。
因此真實曆史上的司馬光,因為戰略眼光的不足,在對比完兩國力量之後,認為大宋不可能乾得過夏人,這才放棄了幾處得地。
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同樣不行,因此雖然得到了短期和平,也沒有能利用這點寶貴的時間,讓大宋局麵改觀,最多算是給後來的趙煦保住了家底。
如今的情況,遠遠好過曆史同期,在蘇油持續不斷推動陝西路改良派改革十九年之後,陝西的局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
司馬光雖然對朝廷全取西夏有些擔憂,但是還是先寫信給蘇油,畢竟蘇油是主持大局的人,而且一直以來成績不俗。
蘇油收到信之後,知道司馬光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的,是一群人的思想。
這群人眼高手低,但是學識淵博,文化水平是宋朝的巔峰,對自己也一直關心愛護。
這些人是自己的盟友,要轉變他們的思路,最快刀斬亂麻的方法,就是讓這個離大宋行政中心距離一萬多裡的沙州,具有足以搖撼他們靈魂的價值!
那就是文化價值,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敦煌遺書。
年代上起東漢,下至當今。
其間經曆三國、兩晉、五涼、梁、陳、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後周、歸義軍、沙州回鵑、西夏十多個朝代。
每逢戰亂降臨,無數的文化典籍、檔案、或官或私,被有心人有意無意地封藏在這些佛窟當中。
其中漢文的,具有年代記錄的,現今流傳文獻中所佚缺的,價值尤為珍貴。
這些資料後來被掠奪,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前後幾批被劫掠的文獻資料的總和,總計超過了二十七萬件之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