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5144 字 5個月前

“轉運轉運,黔首光脛;湖北荊南,今翻上郡;我將力勤,朝廷莫遣使君去!”

劉嗣在荊湖任轉運使期間,引進理工技術,大興水利,秉承蘇油的一貫風格,對夷漢一視同仁,大得人心。

轉運使一般三四年就得一換,荊湖百姓聽到劉嗣到期就會離開荊湖,痛哭奔號,傳唱歌謠,呼籲朝廷不要將劉嗣調走。

趙頊得知後大受感動,又因為荊湖乃新開發地區,夷漢間雜,難於治理,因此準了百姓所請,硬將劉嗣多按在了荊湖兩屆。

高滔滔見到劉嗣老農一樣的膚色,也不禁歎息:“昔大禹治水,手足胼胝,脛無一毛,三顧家門而不入。”

“愛卿治荊湖十餘年,上接蜀中,下引淮南,左顧荊襄,右撫廣南,使方圓兩千裡間,我大宋昔日荒莽之區,至今翻為魚稻桑麻之地。”

“愛卿之功,不亞蘇油開太湖,沈括拓南海。”

“聽說你隻比司徒大四歲?足見平日是多麼操勞。”

“大宋有黔首光脛的轉運使,這是大宋的榮傲,官家與朕的榮傲,何陋之有!”

一句話給劉嗣定了性,讓所有官員都對羨慕不已。

隻要劉嗣今後不亂來,太皇太後今日的評語,足以保劉嗣子孫富貴平安。

不過話又話說回來,要他們以劉嗣現在的模樣為代價,十個裡邊,怕是又有十個做不到了。

……

回京的路上,章惇逮著機會,與蘇油討論起王安石的《經濟論》來。

王安石這部書,是潛心研究十多年之後的心血。

書中從宏觀經濟的眼光出發,詳細分析了大宋這個國家的勞動分工,經濟構成,終於發現了一條真理,那就是“社會財富”的概念。

王安石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市場大小,以及在市場和分工的基礎上,構成的社會財富在流通中發展壯大的程度。

書中分析了很多方麵,認為財富的價值,來自一個個的人,而讓每一個人創造的社會財富越多,這個社會就會越加發達和富裕。

要實現這條,需要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勞動技巧的提升,需要工具的改進,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識的傳播。

王安石也吸收了蘇油和張方平的一些觀點,認為生產不光光限製在農業,而應當包括工業和商業。

“四民之業即其田”,這個觀念,在這本書裡也提了出來。

書中除了對土地租佃、流轉、兼並做了深刻論述和反思,同樣對貨幣、商品交換、價格、勞力、薪水、資本、利潤、專利,也做了非常詳儘的闡述。

而對於貨幣、銀行、金融等方麵,則基本援引了蘇油和張方平的論述。

書中對很多新興的經濟現象和經濟產物,進行了詳細說明,包括了國家大型企業如鋼鐵廠,造船廠的運轉模式;大型私人資本企業如毛紡廠、皮革廠、機械廠的運轉模式;新興金融手段如定活期存款,彙票,保險業務等的研究分析;甚至連海外殖民地、捕鯨業、新型牧場、家庭式新式立體農業,都做了論述。

最後得到的觀點,就是大宋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提高了大宋每一個人的人均“社會生產效率”。

生產的另一麵是消費,作為兩任宰執,王安石對國家收入的來源與分配也做了詳儘描述,尤其詳細地描述了自元豐以來,國家的開源節流的具體措施。

但是書中還是保持了儒家的保守,對蘇油讓宗室自立,成為“民力”的組成部分,表示了讚同,但是同時又提出了“與民爭利”的問題。

而且王安石悲觀地認為,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掠奪。

他認為自己早期新法的失敗之處,其症結就在“取民利與國”。

而現在大宋的經濟走勢,讓他又產生了大宋正一步步走向“取民利與權貴”的擔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