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職責看是秉承皇帝和中書的意見寫寫文章,其實要負責對皇帝解釋學問、政務,引導皇帝與政事堂達成一致意見,參與製定國策,最後將國策大略,即“詞頭”,變成華美文字即“敕誥”,頒布天下。
神宗朝起,中書舍人也具備了封還詞頭的權力。
因此這個職位對政治素養和文學修為的要求,非常高。
到了蘇軾這裡,太皇太後看到司馬光擬進的中書舍人待考人才,就問了一句:“蘇軾也需要考試嗎?”
司馬光想起了這娃“三殺三宥”的前科,自問文學修為差了歐陽修不止一帽子,看了看呂公著:“要不,就不考了吧?”
呂公著想了下改卷難度,也點頭:“老臣也覺得,蘇軾這樣的人才,已經用不著考試了。”
於是蘇軾打破了有宋一朝成例,直接免試成了中書舍人。
這要是換做彆人,見狗亂撒尿都要彈劾一把的台諫早就鬨開了,然而這次,愣是一點反對聲音都沒有。
大蘇進中書舍人了?好好好,咱整首詩賀一賀吧!
實在沒天理,但是牛人之所以叫牛人,就是牛得沒天理。
古文用典非常繁多,哪怕是中書舍人,也記不完全部典故,因此中書舍人赴任,一般都要攜帶典故辭典,韻部詞典等工具書籍。
蘇軾不用,直接帶了一盒“諸葛筆”就上任了,因為他認為官家提供的紙墨都是上乘,就毛筆不儘人意,需要自帶。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但是人家大蘇真的沒有裝逼,而是真實的不需要,出手文章就可觀。
人還是一樣的耿直,還是一樣喜愛調笑,五年放逐的年月,竟然都被狗吃了。
恃才放曠,曾經對朋友門生說道:“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與主盟,則其道不墜。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輩出,要使一時之文有所宗主。
昔歐陽文忠常以是任付與某,故不敢不勉。
異時文章盟主,責在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意思是說,文林盟主以前是歐陽修,歐陽修曾經將盟主托付給他,他希望朋友門生們繼續精進,以後也能如他不負歐陽修所托那樣,完成傳續大業。
就算是事實,也未免有點囂張。
秦觀的詞可以說算是有宋一代最頂級的,蘇軾也評價其氣格不足,曾經對他說道:“不意彆後卻學柳七做詞。”
秦觀回答:“某雖無學,亦不如是。”
蘇軾說道:“‘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
然後還自己做了一副對聯,引用秦觀和柳永名句,叫“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祈是蘇軾妻族,官至大夫,曾經對大蘇說道:“平生寫竹,唯兩句最得意。”
大蘇問是哪兩句,王祈說:“葉垂千口劍,乾聳萬條槍。”
大蘇說道:“好是極好,但是算下來,則是十條竹竿,一個葉兒。”
王禹錫也是王家秀才,太皇太後和趙煦乞雨成功,小王童鞋做的賀雨詩裡有“打葉雨拳隨手重,吹涼風口逐人來”。
當時自以為得意。
大蘇看了問道:“十六郎啊,你作詩怎麼如此不入規矩?”
王禹錫大窘:“這是醉時所作。”
隔了幾天,王禹錫又拿著一首得意之作來見大蘇,大蘇看過之後問道:“你……又醉了?”
大蘇進入了他的黃金歲月,然而另一個人卻苦逼了。
呂惠卿。
呂慧卿在給朝廷的謝表中過於囂張,引發眾怒。
連章惇都開始反省變法時期的錯誤,呂惠卿還在堅持,曾經與門客議論:“蘇子瞻文辭如何?”
門客應和呂惠卿的意思:“似蘇秦張儀。”
呂惠卿笑道:“蘇秦的文才很厲害的,張儀比不上,蘇軾一樣比不上。”
然後取出自己的上表,緩緩念道:“麵折馬光於講筵,廷辯韓琦之疏奏。”
在表中還有一句:“自省於己,莫知其端。”
呂慧卿這是見勢不可免,乾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家族在南海已經撈足,準備回家養老,好歹撈一點“堅持己見,不屈時議”的名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