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5128 字 8個月前

,最快更新蘇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防疫

杭州,古井村。

蘇軾和唐慎微在村中考察,帶領他們的,是蘇軾的好友,黃州名醫龐安。

浙江今年年成極度不順,先是鬨水,後邊鬨旱,之後鬨風,接著瘟疫。

真實曆史上的這連續四場災害,讓杭州一地就損失了七十萬的人口。

好在如今的兩浙路,是經過蘇油整治的兩浙路,兩浙路的核心——太湖流域,如今的漊港和水利工程早已大成。

太湖上遊的諸多山溪湖泊,都被改造成了水庫,加上有了方便快捷的電報通訊,水庫能提前得到通知,放水增容,待到洪峰抵達,發揮出蓄水作用。

洪水最讓人畏懼的就是洪峰,人類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就是一個減峰消穀的過程。

利用水庫抗過洪峰過境的那個短期危機,對於消弭水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就是旱情。

對付旱情到今天,尤其是在兩浙路,有了豐富的經驗。

首先還是水庫,保證了環太湖漊港水田這個兩浙路的基本盤。

前任杭州知州楊繪得到了蘇油的偏心支援,除了遍地機井,還有大量的抗旱作物。

蘇油下令楊繪大量推廣甘薯、玉黍,改水田為旱田,同時在田邊地頭,推廣木薯和涼薯。

雖然不能作為朝廷的稅收用糧,官倉減收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但是民間存糧卻極大的豐富起來,甚至超過了平年。

主要是木薯和涼薯太高產了,一畝能夠收成數千斤,乾燥之後也比稻子收成高。

雖然這些東西不符合宋人現在的飲食習慣,比如甘薯這玩意兒,吃多了心燒得慌,但是現在的關鍵是活命。

當蘇軾趕到杭州的時候,不由得對蘇油的先見之明額手慶幸。

前幾年日子好過的時候,蘇油堅定大力推行糧食儲備政策,如今雖然還沒有達到開辟國家商用糧庫的程度,但是起碼作為國家糧食大基地和南海糧食的大中轉基地,兩浙路的常平倉、廣惠倉囤積了多年的糧食,足支五年。

還有民間,國家推行按地畝分等納稅製度之後,民間開始大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尤其在兩浙路這等魚米之鄉,家家戶戶都儲備了不少餘糧。

天降小幺叔,三十年間,大宋已經天翻地覆,否則如現在水旱連踵,家國無儲,繁榮的兩浙路立刻就會翻成人間地獄。

還有一處關鍵,就是兩浙路發達的交通。

朝廷的援助能夠通過鐵路一日送到楚州,然後通過蒸汽運河船,海船南下杭州。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藥品。

還有電報,讓地方能夠及時請示並得到答複,鑒於今年台風厲害,蘇軾上奏朝廷,要求兩浙路今年緩發朝廷漕運的請求,兩個時辰就得到了朝廷回複。

蘇軾命人將電報抄錄到衙門外張貼,杭州糧價應聲而落。

但是並不是說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兩浙路基礎本來就好,又是大宋三十年來第二處發展起來的地區,人口已經高達三千萬,除了平野,也有山區那樣朝廷能力還達不到的地方。

因此各地城鎮,一樣出現了流民。

如今吃飯和住宿問題不大,可是大量流民居於城鎮之外,造成了嚴重衛生問題。

瘟疫隨之而來。

幸好大宋的醫療條件也和數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趙頵搞了十來年,八百多卷的《醫典》可不是開玩笑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