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4811 字 8個月前

來到祠堂拜祭了吳家祖宗,大家坐下敘話。

吳存之將周圍幾個莊子的裡正、族長都叫了過來,看得出來他在這一帶的威望頗高,幾個裡正族長與他都非常熟悉,一聽介紹,才知道都是弓箭社的成員。

蘇油關心的是河北的農業產業結構,跟大家拉家常,順帶了解情況。

從元豐年開始,黃河被按在和北流河道裡,包括河北其餘幾條乾流,都被河渠司整治過,這幾年雖然還是有災情,但是都在可控的範圍。

這裡邊土豆的功勞可就大了。

土豆自打來到大宋,在農學院有方向性的花藥離體培養法下,已經搞出了四倍體,個頭比東勝州那邊的祖宗已經大了不止一倍,普遍達到了雞蛋的大小。

跟後世沒法比,但是也已經是畝產七八百斤的高產作物了。

辛娘從陝西過來,路過汴京城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買,就買了一套《農書》。

《農書》的前身是蘇油主持編纂的《西南農書》,之後一路收納了陝西、兩浙、荊湖、南海、到現在還有了《海外部》,成了農業方麵的科普型著作。

辛娘在河北安定下來後,每年都要托人去汴京訂購,並且將之用於生產實踐。

受相州模式的影響,如今莊上也采用了那樣的耕作模式,而且吳存之和辛娘是陝西人,還給周圍引來了油菜種植,與花生一起,作為莊子上的主要油料作物。

油菜收成在五月,花生收成在十月,這就可以根據輪作的時間,安排不同的油料作物種植,保證莊上每年植物油的收成。

吳恂在皇家軍事學院進修,對理工知識與機械原理也有掌握,對於機械的效能有深刻的認識,為了不讓父母在鄉間那麼操勞,幫忙購置了不少的農業機械。

吳存之是畜牧能手,吳家莊上也在種玉米,不過吳家莊的玉米在很嫩的時候就被連秸稈一起收了,作為飼養大牲畜的青儲來儲備,這一點卻是連蘇油都沒有想到的。

還有就是甘薯,甘薯在吳家莊也主要不是給人吃,而是將藤葉作為養豬和養雞的青飼料。

蘇油在吳家莊算是開了眼界,勞動人民在河北利用自己的智慧,因地製宜地改良和發展了農業模式,讓蘇油有了種自己以前坐井觀天的覺悟。

不過幾家莊子的莊主都在說地力的問題,河北還算好的,有大量牲畜的糞肥作為肥料,但是空閒土地實施休養,也是必須的。

探花郎學究天人,要是能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大宋每年的在耕土地麵積,起碼還能夠增加三分之一。

這個問題蘇油真能解決,那就是化肥廠,氮肥加磷酸二氫鉀,能夠解決大問題。

蘇油拿著筆記本一點點地記著,包括了農莊的耕作、畜牧、禽蛋、飼料、加工、農機、機井、水利……

還包括了市集、鄉間貨郎、小運輸、各戶的貨幣使用情況……

甚至入學孩童多少,識字程度,受教育的年時、鄉間婚喪嫁娶的花用、甚至包括社戲社火,鄉約民俗,弓箭社習武活動等等,都在他的調研範圍。

吳家莊的運轉情況非常好,家家養著大肥豬,還是蘇油從蜀中帶到陝西的模式,豬圈建在糞坑的上麵,便溺漏下去,實現“豬便分離”。

此外還有蜀中的養雞法、養鴨法。

吳家莊可以說是河北頂級的農莊,農戶戶均擁有土地一百五十畝,綜合統算下來,一年的產出能夠達到四百貫左右。

這裡邊要給國家的賦稅占了一百多貫,再刨去種子、農具、牲畜等開銷,淨收益能夠達到兩百貫。

河北糧價偏高,七十文一鬥,這就相當於戶均一年有三千斤的存糧。

在河北,這就應該叫做小康村了,這是有知識有文化懂技術會變通的帶頭人,在農業發展上的優勢與貢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