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蘇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真定
依托興旺的糧食加工業,產生了大量的麩皮穀糠胚芽糟粕等副產品,正好加工成膨化精飼料,用來給轉場去雄州和霸州等地的牲畜補充營養。
因為牲畜來得多,不管怎麼精心料理,也必然有死亡的,又因為各種糧食都在這裡彙聚加工,於是老百姓們想方設法地將便宜的雜糧粉加工成比較好吃的東西,所以這幾樣東西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
比真實曆史上大大提前,自然不足為怪。
河間熏肉是用豬肉做的,開始的手法類似與鹵肉,不過鹵製到後期會撈出來,再用類似兩浙路熏魚的方法來熏。
和其它地方鹵肉方法不同的是,裡邊會加入大蔥大蒜,還有甜麵醬,黑麵醬、醬豆腐、醬油和醋。
熏製的時候要用柏木鋸末,三至四兩放鍋裡,蓋好鍋蓋用慢火加熱一刻鐘。
看似粗野,肉片都有寸半厚,但是卻是道功夫菜,沒幾個鐘頭拿不下來。
餄餎就是雜糧麵條,因為雜糧麵筋道不夠,因此需要用到專門壓餄餎的工具,稱為“餄餎床”,床身用粗壯而彎曲的木料製成,中間挖一個圓洞,下麵鑲上一塊布滿小孔的鐵皮,與床身平行加一木棍,當中對準圓洞放一木芯,使之可以像活塞似的上下運動。
將餄餎床置鍋上,待水燒沸時,將揉好的麵團坯填滿圓洞,然後將芯置於洞口,手扳木棍,用力壓下,麵條便從小孔落入鍋中,待麵條煮熟後撈入碗中,澆上各種鹵汁,即可食用。
為了增加麵條的韌性,老百姓們還找到了一種添加劑,叫“麵丹”,其實就是沙蒿籽的細粉,可以起到增加粘度的作用。
河間府餄餎用的羊肉老湯,墊襯碗底用的是綠豆芽,加上調好的蒜泥,撒上些香菜末,味道是特彆的鮮。
火燒就沒啥好說的了,唯一區彆是這火燒不是驢肉的,而是馬肉的。
蘇油倒也不怕這是死馬的肉,畢竟鹵煮的時間也是老長,有啥病菌都給殺死了,隻要肉質新鮮就行。
而且除了口感略粗,其實味道的確也非常不錯,尤其是肉上澆了鹵汁和麵粉調製的“澆頭”,滋味更是濃鬱。
不過這個蘇油不敢詳細打聽配方和做法,最多作為奇聞寫到《廚經》裡就可以了。
畢竟吃馬可比吃牛還忌諱,大宋至今都還沒有到“馬匹自由”的程度。
要是給趙煦看見,想嘗嘗馬肉,朝臣們怕不會把自己給噴死。
朝廷近日裡又損失了一位大臣,右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孫固。
孫固可謂天下正臣,宅心誠粹,不喜嬌亢,嘗曰:“人當以聖賢為師,一節之士,不足學也。”
起於神宗藩邸,又曰:“以愛親之心愛其君,則無不儘矣。”
傅堯俞曾有議論:“司馬公之清節,孫公之惇德,蘇相之智敏,蓋所謂不言而信者。”世以為篤論。
真實曆史上伐夏,孫固是樞密副使,當時他千方百計阻止北伐,認為大宋沒有準備好。其所作的種種預言,在真實曆史上的平夏戰役中,可悲地一一兌現。
因此可以說,孫固的戰略眼光和政治素養不是蓋的,最早在河北任上,曾為國家從遼國那裡談判回來兩百裡地的人!
隻因為是禦史出身,大家多看重他的正直敢言,往往忽略了這個方麵。
這個時空裡,孫固見伐夏事不可阻,轉而苦求趙頊,必須讓蘇油來主持平夏戰局。
趙頊一開始還不願意答應,以為夏國輕易,是讓自家舅舅去遊行白撿功勞的。
孫固又去說服了呂公著,兩老頭天天扭著趙頊鬨,還給各路大佬寫信請求聲援,最終趙頊也扛不住,將蘇油確定為六路都經略使。
在戰爭過程當中,老頭一改之前種種阻撓的姿態,大力配合前線動作,甚至在蘇油和高遵裕被“包圍”的時候,還勸說趙頊,堅定信心,相信前方指揮官,不要先自亂了陣腳。
應該說孫固在朝中的保駕護航,對平夏戰局的順利實施,是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的。
聽說孫固去世,太皇太後及趙煦皆出聲泣,輟視朝三日,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溫靖。
蘇油也給孫固寫了一篇祭文,將平夏戰局定議前後孫固的表現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番,認為大家忽略了他智慮深遠,明敏洞察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