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油首先提出,北廷和東廷,到底誰才該算遼國“正朔”,目前尚有爭議,可以暫時不議。
但是耶律惇的“西廷”,卻是絕對不合法的。
耶律惇在耶律延禧諸子尚在的情況下,先發兵攻打遼東,如今自立為帝,又發兵攻打中京,這是絕對違背公序和大義的悖逆之舉。
故而大宋伐之,不為無禮。
但是北廷以利益相誘的舉動,我大宋是不取的,大宋即便是出兵征服兩道,那也是為了王緒綱常。
大宋不應當以承認遼國北廷和東廷任意一方的“正朔”為代價,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
北廷和東廷的鬥爭,那是遼國的“內政”,大宋不應當過度乾涉。
扶持遼東,那是大宋關心自己在遼東的利益;
大宋同樣也扶持了北廷,那也是為了發展大宋在中京道與上京道的利益。
然而大宋作為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不能凡事皆以利益為考量。
大宋即便出兵收複幽雲,那也是替遼國剿滅不臣、大逆,且得地之後,也隻能“妥為代管”。
等到北廷和東廷決出到底誰才是遼國正朔後,大宋再與其正統繼承人展開磋商,決定幽雲歸屬,這樣才是正道。
因此大宋出兵幽雲,是在遼國正朔未定,權臣造逆的情況下,主動替遼國維護王道國統,其中並不摻雜自己的任何一絲利益。
大宋永遠是禮義之邦,大宋軍隊永遠是仁義之師,這一節乃是前提。
大宋上下君臣,都要永遠深刻記得這一點,不能利令智昏,不能因短期的,一時的誘惑,放棄了大國維護綱常的義務和秉持大義的立場。
章惇和蔡京收到信徹底傻了,話還能這麼圓得這麼漂亮?司徒永遠都是這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他出招的角度,永遠讓人意想不到,但是一旦丟出來,卻能讓所有人覺得合情合理。
這封信的意思明白得很,你們不要被北廷那邊帶跑了節奏,咱們完全可以在不承認北廷正朔的情況下,名正言順地出兵幽雲!
既然耶律淳是北廷和東廷共同承認的叛逆,那我們就可以先暫時擱置“正朔”問題,以替遼國討平耶律淳這個叛逆為由,用“代管”的名義,實施實際占領嘛!
其實蘇油和呂惠卿是同一個意思,但是蘇油的理由,可比呂惠卿高大上太多了。
趙煦得信大喜,我司徒還是我司徒,總能從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地方,輕輕鬆鬆就把扣給解了。
十一月,丁亥,趙煦將旨意和蘇油的書信下達學士院,顧臨之改寫成一篇花團錦簇的誥文,昭告天下。
大宋為了維護王道綱常,決意為遼國“出兵平叛”,替遼國收複幽雲十六州,實施代管!
章惇為此氣得生了一場大病,養了整整兩個月,連大朝會都沒能參與。
永不耀武蘇小苟,拿穩道義蘇小苟!
他這輩子改不好了他!
朝廷給蘇油的旨意,依舊提舉四路都轉運司,總掌全局;以種詁為帥、巢穀為副帥,以四路都經略司為軍事實施部門,歸四路都轉運司節製。
以李祥為監軍,權北洋艦隊司令龍海生為協助,率領河北四路十六軍,展開幽雲攻略!
於此同時,命種諤、種誼在九原,折可適、折克行在麟府,同時發起對西路大同府的攻勢!
後世在研究這一段曆史的時候,就曾經有學者提出,蘇油的的本性,終於在他四十九歲生日前暴露無遺,他就是一個無恥的政治家,而根本不是什麼大聖人!
研究史實就能看出,《代管詔書》發布於紹聖二年十一月丁亥,而國史記錄,東廷發來請求大宋幫助征討耶律淳的“製命國書”,日子是在十一月壬辰,前後晚了六天。
而北廷的國書,之前的內容與大宋的舉措相悖,雖然後續也緊跟著做了相應更改,予以了大宋征剿耶律淳的“授權”,但是那個時間更晚,是丁未,晚了整整十一天。
因此大宋此次出兵是不合法的,從外交國書往來時間上看,是先兵後禮,是存在瑕疵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