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授課
然後下邊舉起一片的手。
蘇軾有點搞不懂情況,蘇油在一邊提醒:“課堂上有人要提問,須得先舉手,先生讓誰發言,誰才可以發言。”
蘇軾點點頭,笑著點了蘇小妹。
蘇小妹站起來說道:“先生我們學到‘金生麗水,玉出昆崗’了,小油哥哥說麗水就是金沙江,在我們嘉眉境內也有流經。那裡的水中沙子裡,能淘出黃金來。”
“小油哥哥還說麗水之金不止黃金,還有銅,鐵,諸多金屬,我們腳下,是礦藏豐富之地。他就是因為這句話,推斷出這情況,教我們在玻璃江邊淘出了鐵沙,也淘得過沙金。”
蘇軾大為好奇:“是嗎?快給我看看!”
蘇油咳嗽了一聲,低聲道:“先生,現在還在授課時間。”
蘇軾尷尬一笑:“好吧,那我們講接下來兩句,‘劍號巨闕’,是說有一柄名劍,天下至珍,稱為‘巨闕’。相傳為春秋名家歐冶子所造。”
“據說當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鼓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
“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廬,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這五柄劍,三長兩短,便是我們常用的那個成語的由來。”
“傳說巨闕劍初成時,越王佩戴它坐於露台之上,忽見宮中有一馬車失控,橫衝直奔,驚嚇了宮中伺養的白鹿。”
“於是越王拔出歐治子剛鑄成之劍,指向暴走中的馬車,欲命勇士上前製止。”
“然而就在這拔劍一指之時,手中之劍的劍氣卻將馬車砍為兩節。於是越王又命人取來一個大鐵鍋,用此劍一刺,便將鐵鍋刺出了一個碗大缺口,毫不費力,就好像切米糕一樣輕鬆。”
“越王便將此劍命名為巨闕。所謂‘穿銅釜,絕鐵礪,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
“粢米,就是米糕,闕,就是大缺口,後來還引申成大缺失,大錯誤的意思。因此巨闕啊,就是大大口子的意思。”
說完舉起教鞭:“我有一把劍,名叫大大口子!”
孩子們都笑了,然後又有不少人舉手。
蘇軾點了一位,那孩子站起來說道:“子瞻哥哥,銅錫合金,得到的是青銅,受材質所限,不可能能硬過鋼鐵,隻能說那個時候的銅釜,鐵礪質量太差了!”
蘇油趕緊打斷:“我們現在是在上文字課,這些要當成美麗的傳說故事來聽,或者說,是古人對鋒利堅韌的神兵的一種追求和神化。”
“其實用我們淘到的鐵沙製作的兵刃,要穿過薄薄的銅皮鍋,劃過裝著粗鐵砂的竹筒,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呃……子瞻你繼續。”
蘇軾說道:“‘珠稱夜光’,講的是則隋侯之珠。傳說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
“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這段記錄,來自《搜神記》。”
“這珠子和和氏璧一起,被稱為春秋二寶,其後諸侯爭奪,終為楚國所有。待到秦滅六國,便歸了始皇帝,始皇帝命刻和氏璧為國璽,其後故事一直追延至三國。而隋珠,則再無記載,估計是隨葬了。”
“關於夜明之珠,其後還出現過幾枚,張衡《西京賦》雲:‘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說明還有一顆叫懸黎的珠子,和隋珠有著相同的性質。”
然後又有人舉手,蘇軾點了張麒,張麒卻轉頭道:“小少爺,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蘇油笑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能發光的東西,如枯骨,如螢火,還有一些菌菇,都有這現象,其實我覺得不怎麼稀奇。”
“這東西隻具有欣賞價值,就是礦料珍稀而已。打磨成一顆珠子,毫無技術難度,並不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和技術儲備,也不能給百姓帶來任何好處。”
“在我心裡,尚不如三哥每天打的魚,七哥每天燒的陶,甚至連小妹每日裡做的小泡菜,都比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