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軸承與來信
勞動人民的智慧又讓蘇油大吃一驚,滾珠軸承的研發雖然尚未成功,但是程石兩家工坊的人一合計,竟然將滾珠換成了短圓柱。
滾珠軸承,變成了滾子軸承!大大降低了技術難度不說,還增加了軸承的抗壓強度!
滾子軸承折刀雖然用不上,但是已經完全滿足了球磨機的要求!
接下來的事情,蘇油親自作圖,讓程石兩家立刻將軸承投入使用當中。
程家向大型裝備進軍,開通水渠,開發出了可以利用水能的球磨機,日出觀音土泥漿五百斤!
石家則還是人力驅動,設備較小,但是精度極高,軸承加上螺紋夾具,旁邊加上一把刀片夾具,加上精準到厘級的量尺,一台原始的車床,出現在了石家鐵坊的一間屋子裡!
這可是加工柱形件和螺紋的神器。
看過複雜而精細的刀具手工打磨程序,蘇油又給自己喜歡的徒弟設計了兩件設備,砂輪機和砂帶機。
砂輪機好理解,就是軸承帶著一個圓形的砂輪旋轉,用於打磨工件。
這玩意兒其實玉工早就在用了,叫飛陀。
但是有一個問題,砂輪的鋼性會帶動打磨的鐵件跳動,隻能用於粗磨。
而砂帶機則是利用兩個輪子,帶動一條環形的皮帶轉動,帶子是用噴槍噴上膠液,然後均勻灑上各種粗細程度的沙子製成。
一個輪子是可調的,可以在上好砂帶後調節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將砂帶繃緊。
轉動輪子,輪子之間的砂帶成水平運動,並且由於砂帶本身的彈性,可以抵消使用砂輪時的那種跳動,貼合性更好,可以滿足打磨平麵的需要。
於是在打造好五柄羽紋花鋼的劍胚之後,再磨出精致的劍條,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石通對這小師父已經比對自己親爹還孝順了,這兩件東西,直接關係到鐵器的產量,這是量級跳躍式的增長,兩台機器,足能抵上新開五個鐵器坊!
這天蘇軾和蘇油就在鐵坊,蘇油指導石通,而蘇軾在一邊看熱鬨。
石通和蘇軾也混熟了:“大郎這是怎麼了,天天來看我們工坊的運作,讀書考進士才是正理。”
蘇軾揮著手不以為意地說道:“嵇康是大文豪,還不是一樣親自打鐵,這是雅趣。”
石通不信:“大郎這話說得,欺哄我措大呢。”
蘇油笑道:“這事情還真是有記載的,嵇康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鐘會往造,嵇康不為之禮,而鍛不綴。鐘會良久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不用理會子瞻,我們繼續聊四把火。”
“所謂的四把火,是整體熱處理的四種基本工藝,分彆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
“比如要增加鐵片的韌性,延展性,彈性,便要用到這個工藝,其實你應該是熟悉的。”
石通說道:“對,退火後的鐵片會變得很軟。”
蘇油點頭:“第二種叫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少了退火的保溫過程,得到的效果同退火也很相似,隻是得到的鐵中組織更細,還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與彈性,這個對我們打造羽紋花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