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官家來了,此處也必須下馬步行。然後穿過有鑲嵌“文廟”二字的石坊、過欞星門、跨過泮池上的三穿九洞橋。便是建築群了。
左邊是文廟,主體是戟門和大成殿。右邊是學堂,包括奎文閣、明倫堂、時習齋、日新齋、教諭廨、訓導廨、射圃。
一說起文廟學宮,基本都知道明倫堂,因為那是講習之所。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
但是今天蘇油沒在那裡,他現在在大成殿,被罰跪在孔聖牌位前。
龍老頭給牌位上了香,領著唐淹一起行了禮,然後分左右坐下,拿起桌上的非遺戒尺:“說說吧,看看該不該打。”
蘇油老老實實伸出雙手:“弟子一路荒廢了學業,賣弄文才,引來謬譽,該打。”
“哈?”龍老頭都給氣笑了:“果然是神童啊?當真聰明,還知道挑最輕巧的說!”
蘇油低著頭:“弟子不敢。”
側身問唐淹:“彥通,這小子《左傳》教到哪裡了?”
唐淹拱手道:“已到哀公八年。”
龍老頭微微一驚:“這麼快?快學完了?”
唐淹道:“明潤說他不是張公那般過目不忘的天才,因此讀書要先通大旨,在細究詳屑。”
“我覺得也有道理,因此先給他通過一遍,也好方便他找時間更多的自行領悟。”
龍老頭點點頭:“因材施教,這小子一天到晚忙得跟個猴似的,可能也隻有用這種辦法了。既然都快學完了,那我問你,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可還記得?”
蘇油說道:“知道,這段有三個道理: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其一也;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其二也;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有死命而無二心。其三也。”
這一段是講述了一場晉國大夫荀吳率軍征伐鮮虞族的奇葩戰爭。
鮮虞族的城池剛被包圍起來就有人要叛變投降,荀吳不同意。
手下問為何,他說君子要知道愛什麼恨什麼,才讓人民知道什麼是好的行為準則。
交城叛變這種行為,是應該被憎惡的;彆人交出城池投降,不值得高興。而且之後還要獎賞所憎惡的人,那麼以後還如何對待所喜愛的人?
但是如果不給獎賞,那就是失信,反而會讓人民無所適從。
因此能進就進,不能就退,量力而行才好。不能因為想取城池卻走向邪路,那樣以後會帶來更大損失。
於是一直圍城,圍到城中的人出來說我們已經都沒有吃的了,再不投降都沒法活命了!
荀吳才同意了他們的投降,沒有殺一個人,隻把鮮虞國君作為俘虜帶回了晉國。
龍老頭再次點頭:“好!看來大略你是學得不錯,那我來問你,這其中的第二條,你在大理對付儂智高時,可做到了?”
蘇油拱手:“不敢隱瞞龍師,蘇油不但做到了第二條,而且,三條都做到了。”
龍老頭眉毛抖了抖:“你今番要是能把這三條圓了,那我就不罰你。要是圓不上,嗬嗬嗬,你懂的……”
/txt/93829/
。_手機版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