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江上,從四月起,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東西。
據說,那玩意兒叫帆板。
一個空心的魚形木板,底下正中有一支魚鰭,對應頂上有一個插孔,可以插一支三角形的帆。
土地廟的娃子們水性精熟,有了這個玩具,每天辰時收工停學後,便將過多的精力發泄到了這上頭。
小帆板中間,還常常有一艘白色的小艇,小艇上邊有兩支帆,前方是一張三角小帆,後方是高高的桅杆,桅杆下收著一麵縱帆。
後世蘇油是內地人,沒玩過帆船,不過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畫了一張似是而非的小帆船圖稿,便叫上碼頭的吳船豪商,以及二林部軍艦的船老大,一起琢磨小帆船的構造。
龍骨和水密艙的設計,得到豪商和船老大的一致認可。
然後船型設計,也得到了豪商的讚譽,說中土帆船自古就是仿造水鳥的體型而造,這船的水下部分,與大吳船如出一轍——圓底,最寬部位在中心偏後,很合理。
不過桅杆有些高了,而且船小帆大,考驗操控技術,有翻覆之險,壓倉的重量,要設計妥當才行。
二林部船老大則指出,這船要操作好,船舵必須非常靈活,才能方便的切風,目前看來,這船不好使,起碼得四五人操作才行,可船體這麼小,四五人也施展不開。
蘇油大喜,兩位都是行家,你們隻管考慮船型,艙室配置,桅杆高度,壓艙配重等等方麵,至於操作問題交給我,我們儘量用機械來解決。
很快一米多長的船體模型設計出來了,拿到可龍裡水渠中做了流體試驗,性能相當穩定。
為了得到更好的轉向性能,蘇油設計了一個大舵,結果發現不好操控。
蘇小妹很嫉妒男孩子們熱火朝天地搞試驗,都不想出主意的,因為女孩子不能去河裡遊泳,帆船設計出來也沒有她們玩的份。
見小油哥哥苦惱了好幾天,實在是有些心疼,這才告訴蘇油,可以在船腹部再設計一個副舵,副舵除了能控製方向,還能起到帆板下麵穩定鰭那樣的作用,大大增加船體的橫向阻力。
然後,轉向問題解決了。
一群男娃你看我我看你,要不,讓女孩子們也參與設計吧?
蘇小妹捧著書卷,漂亮的下巴一翹,哼,不稀罕,笨死了!
剩下的部分就簡單了,大帆船上都有現成的樣式。
帆用麻布和橫桁組成。
為了抗風,帆布上還加了加強條和加強布塊。
剩下的就是桅杆,主繚索,前繚索,後角索,升降索,前角索,斜拉器,絞盤,夾繩器,黃銅羊角等配件。
帆船被命名為可龍裡號,用眉山度量衡,長度三米五,五月底開始第一次試航。
蘇油當任操帆手,張散當任操舵手。
眉山碼頭人山人海,都來看這稀奇古怪的小船下水。
然後,真下水了,帆船開出去不出五十米,就被大風拍翻在水麵上。
程文應都習慣了蘇油言出必中,行踏無差,想都沒想過這是出事故了,捅了捅史洞修:“老史,這是什麼行船之法?”
史洞修也覺得古怪:“這也太奇怪了,帆貼著水也能行船?難道是利用水力?沒聽說過啊……”
倒是旁邊一位看熱鬨的外地船夫說了一句:“這怕不是翻船了喲!”
“哎呀應該是翻船了!”程文應這才急得跳腳:“快快快,下水撈人!”
其實不用救,蘇油張散都是遊泳好手,很快遊到岸邊,帆船也被早就準備好的大船拖了回來。
等到蘇油遊回岸邊,張恕都已經從縣衙趕過來了:“明潤啊明潤,你就消停一下行不行?你這樣我壓力很大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