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輕舉,舉則不移。這就好比拿大車拖運重物,起初起步艱難,進展緩慢;然後漸漸加速,越見輕鬆;最後不費大力,而奔逸絕塵。”
“如因起步艱難,便換馬換車,不行再換,這般換來換去,徒廢時日,卻勞而無功。”
“俗語有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一旦定下西南夷改土歸流之策,臣請皇宋,三代奉行,百年不易!”
富弼首先讚同:“陛下,朝令暮改,失信於民,的確是施政大忌,明潤此言有理。”
韓琦經曆過慶曆新政的失敗:“慶曆間事……唉,當真無一善策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明潤之言,可取。”
司馬光也道:“陛下,蘇油前句,比後句更重要,先挑幾件能做的小事情做起來,慢慢展布,堅持下去,勝於全麵更張,此為至理。”
說自己好話的,不一定是真心為自己好,這個蘇油心中清楚得很。
比如韓琦,其實已經不是慶曆新政時的韓琦了,甚至就是在慶曆新政之時,他與改革核心範仲淹和富弼,也是若即若離。
慶曆三年九月,新政開始推行不久,朝廷接到陝西四路軍主帥鄭戩的奏報,申請在水洛城地區修築城寨。
範仲淹同意,申報宋仁宗,宋仁宗也同意。
但是,範仲淹和宋仁宗都沒有想到,改革三巨頭之一的韓琦,在陝西堅決抵製,修建水洛城這件事,成為慶曆改革核心分裂的起點。
朝野都有傳言,前些年,為了照顧宋仁宗的心情,曹皇後與富弼並不主張強立趙宗實為皇子。
但是為防萬一,曹皇後已經準備好了傳位詔書,並加蓋玉璽,日日揣在懷中。
可是,富弼不久之後因為母親去世回家守喪,韓琦趁機鼓動百官,逼迫宋仁宗詔告天下,立趙宗實為皇子。
宋仁宗無奈,隻得立詔,回宮之後痛哭不已。
而宋英宗即位之後,議定擁立的大功臣韓琦,立刻位列首席。
富弼守喪複出後,按照慣例,宰相喪滿應該繼續出任宰相,可韓琦卻提出:“如此做法,對朝廷來說並非美事。”改判樞密使。
富弼心中憋屈,幾次對朋友發牢騷:“朝野上下多把我二人視同姚崇、宋璟,不料我雖有意,彼卻無情!”
因此宋仁宗去世之後,富弼一直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而韓琦卻捏著“相三朝,立二帝”的名頭,幾番戲弄曹太後,可謂呼風喚雨,權傾朝野。
富弼是樞密使,陝西刺勇之事,按理說是軍事,該富弼正管,然而卻是韓琦最先提出,跳得最凶。
結果遭遇司馬光的頑強阻擊。
司馬光呢?從仁宗去世後,便不停的刷自己的存在感,利用自己的道德名聲和禮製專家的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指手畫腳,在知諫院的地位影響如日中天。
富弼,也不是省油的燈。
之前對韓琦的陝西政策表示支持,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一旦彆有選擇,立刻改弦易轍,轉而支持蘇油,哪怕他僅僅是一個入門級的朝升官。
在這種情形下,韓琦也隻好轉變態度。
如今他是首相,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陝西隻是他對富弼的一次打壓,司馬光反彈如此激烈,卻是他始料未及的。
因此蘇油的建議,對他來說也算是脫身良方,他的重點,還是在控製朝堂。
/txt/93829/
。_手機版閱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