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斥閒田予民,收租入。
乃置場於原、渭,以羨鹽之直市馬,於是馬一歲至萬匹。
又言:‘今請於原、渭州、鎮戎軍,官以鹽鈔博易,使得輕齎,易蜀貨以歸。蜀商以所博鹽引至岐、雍,換監銀入蜀,兩獲其便。’
群牧司請從向計,向帥漕之年,所入鹽、馬、芻、粟數累萬,民不益賦,其課為最。”
《蜀中雜記》:“治平元年,油帥渭,說陝西都轉運使薛向行財計,製置鹽務,大行蜀鈔,以供榷市。使朝廷得馬,諸蠻得貨,蜀賈得鹽。
解鹽以蜀法重煉,售於岐、雍,並供京師。
質淨若雪,味勝青鹽,略無摻雜。市井每聞解鹽車至,皆空巷而出,爭購積囤。
餘者成醬油,豆豉,榨菜諸物,於大相國寺售之。
朝廷有聞,以監銀榷之,專擅其利……”
這是一場資本和技術的狂歡。
……
解州鹽澤,方百二十裡。鹵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中間有一泉,乃是甘泉。
其北,有巫鹹河。
大鹵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鹽。
唯巫鹹水入,則鹽不複結,為鹽澤之患。
築大堤以防之,甚於備寇盜。
蓋巫鹹乃濁水,入鹵中則淤澱鹵脈,鹽遂不成,非有他異也。
《河東鹽法備覽、鹽池門勝跡》:“軒轅氏誅蚩尤於涿鹿之野,血入池化鹵,今池南有蚩尤城,相傳是其喪處。”
《孔子三朝記》載:“黃帝殺之於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
蘇油曾經瞎猜,搞不好阪泉之戰,就是一場爭奪食鹽控製權的戰爭。
不過解州鹽池這種靠天然搜集結晶的方法,大不合蘇油的胃口。
為了讓薛都轉運使有更多的買馬錢,同時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賣出更多的蜀地商品,蘇油派出了一支化學小組,幫助解州大搞鹵土提鹽術。
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將鹵土挑到水泥地麵上,然後將鹽場周圍的蘆杆荒草收集起來燒成灰鋪到鹵土之上,再朝上麵噴灑清水,幾天之後,草灰中的鉀離子便會將鹵土中鈉離子置換出來。
刮去上層的草灰,食鹽的結晶在下層草灰中生長,形狀就像草芽一樣,這叫“種鹽法”。
將灰鹽收集起來溶化去灰,重新結晶,就是相當純淨的食鹽了。
這也不是蘇油自己的發明,是春秋海東齊國人玩的招數,他們用此法的目的,是去除海水鹽中的多餘雜質。
解池的鹵泉濃度極高,高到了沒有淡水泉就要形成鹽阪,阻止食鹽繼續結晶的程度,用這個辦法當然沒有問題。
等到幾岔鹽種完,鹵土中就剩下大量的硫酸鉀,硫酸鈉,氯化鉀,和一些氯化鈉了。
這東西是天然的治便秘神器,還能治血管瘤。
不過蘇油的化工小組,還是領著工人們將鹵土加水過濾,倒入析鹵槽,使用分步結晶法,製取出其中的各種晶體。
方法很粗糙,四種物質都含有其它三種雜質,好在也沒打算搞精細化工,除了氯化鈉,兩種鉀鹽直接就能做鉀肥,剩下的硫酸鈉——就是芒硝。
/txt/93829/
。_手機版閱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