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5004 字 5個月前

第三百八十三章震天雷

第一步是搞陶瓷坊,造出大批工業用玉瓷和玻璃產品。

第二步用這些產品製造缸塔,生產三酸。

第三步造龍窯煉焦,同時生產氨氣。

接下來,就是利用鹽,氨,水,製造純堿和氨產品了。

這就是後世的侯氏製堿法。

如今的潘原,日產三酸五百斤,純堿三百斤,碳銨三百斤,雖然比後世自己隨便關停的任何一個小工坊都還要寒酸,但在蘇油看來,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

三酸供不應求,硫酸和鹽酸是商州鐵礦急需的原材料,選礦酸洗蝕刻,多少都不夠。

純堿接下來是用來處理羊毛和皮革的,同樣不夠用。

碳銨就更不用說了,提高小麥產量的好東西。

所有東西裡邊,最重要的是硝酸。

有了羊,就有油,有了油和堿,就有了甘油,有了甘油和硝酸,有了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實在是過於危險,必須做鈍化處理。

沒有優質的棉花,沒有二林部的木棉,無法製造硝化棉,其實難不住智慧的胄案老司機們。

隻需要按比例加入脫水火硝,穀糠粉,硫磺粉,就能夠得到一種好東西——在抗戰時期解放區大量使用的高爆炸藥——周氏炸藥。

這是國之重器,史大的級彆明顯不夠看,蘇油將洪江借調了過來,也信一次迷信,借他的名字鎮魘火魔。

說起來簡單,其實工藝還是很繁瑣的。

比如要讓穀糠粉完美地吸收甘油,就需要發明球磨機。

這是老技術,不過調和穀糠粉和甘油的球磨機,是木製的,裡邊的磨球也是鬆木球。

這隻是林林總總工藝流程中的一例。

至於火帽和雷汞,反而簡單了。

商州人民很聰明,本地所產榨油原料較多,如黃豆、蓖麻、藥籽、麻籽、芝麻、核桃、桐籽等。

因此城鄉土榨油坊較多,除供鄉民自食外,核桃油、桐油等還銷於長安等地。

最厲害的,這裡的鄉民,普遍都會用漆油、木油製蠟,做為祭奠之用。

蘇油一個響指,蠟是好東西,百姓們祭奠有剩的,通通運來華亭。

還有漆,有了蠟,炸藥的火帽和引信就簡單了。

炸藥作坊三大禁忌——明火,鐵器,高速。三大紀律十八項注意,貼得到處都是。

洪江一身白大褂,戴著個白色的布帽,不像大宋的判官,蘇油恍惚有一種穿越回後世實驗室的感覺。

一個陶瓷柱狀罐子擺在桌上,中間有一根銅管,銅管外邊,是碎瓷片,銅管裡邊,是一種灰黃色的泥粉狀物質。

蘇油伸手抹了一點,在手上搓了搓,有一種油潤的感覺。

洪江說道:“這東西好,防潮,威力好大。”

“不過鉛還是精貴,於是我們就沒有采用明潤你說的法子,那樣太費鉛子了。”

“就這樣,一枚震天雷,用碎瓷片拌封五十枚鉛子,我們實驗過,足夠殺傷三平方米範圍內的目標了。”

說完用舌頭頂了頂大牙:“鉛子多了不好,貴不說,一不小心就會咬到一顆,硌得牙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