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進與退
因為在朝廷當變法還是當守舊尚未成定論之時,呂惠卿就亮過一個華麗的大招,和天下第一嘴炮司馬光來了一場以經典為武器的正麵對決。
而且,贏了!
趙頊設邇英殿,崇政殿說書,是向群臣學習,聽從政治意見的。
於是這裡就是雙方的天然戰場,每次授課,大家都要引經據典,以論證自己的觀點。
那天司馬光先講,講的是《尚書》:“乃反商政,政由舊。”
這句的意思是說,武王雖然建立了周朝,可還是沿用的商朝的治國方略。故此,周朝延續了八百年。
因此遵從祖宗家法,不輕易變革,才是正道。
接著司馬光以漢朝為例,蕭規曹隨,雖然紛爭不斷,但國家一直安定,百姓也日趨富足。
至漢武帝擅自更改祖宗家法,天下盜賊四起;
漢宣帝重新沿用祖宗家法,則國家長治久安;
漢元帝又擅自更改家法,天下再次陷入混亂。
呂惠卿上台,同樣《尚書》開講,不過講的是,《尚書》如何要求大家變法。
《尚書》有雲:“正月始和,布法象魏。”
也就是說,每年的正月,天子要將法令公布在宮門外。既然每年都要公布一次法令,那也不是說明,每年都要更改一次法令嗎?
《尚書》有雲:“五載一巡狩,考製度於諸侯。”
這不就是說,天子的法令,每五年就要更換一次,怎麼能說製度不變呢?
接下來開始引申,還是說漢朝。
司馬學士說漢代的法令是一成不變的,隻要變法,國家就一定動亂。
但是史料記載,漢惠帝廢除了高祖時期的妖書令、挾書令;漢文帝也廢除過前朝的收孥令,怎麼能說一成不變呢?
至於漢武帝時期盜賊四起的問題,不是因為變法,而是因為窮兵黷武、濫用民力。
漢宣帝時期國家富庶,也不是因為!為恢複蕭何舊法,而是皇帝選賢任能,用賢臣治理國家。
漢元帝時期國家衰敗,是因為皇帝重用奸臣,濫殺功勳。
可見,漢室的衰敗,跟變法一文錢關係都沒有。
《尚書》還有雲:“無作聰明亂舊章。”
但這句話不是讓後人不要去變法,而是不要自作聰明,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胡亂更改法令。
如今,吾皇英明神武,參政又製定了一係列可行的法令,時機已經成熟,為什麼還不趕緊變法?
蘇油都不由得感歎,呂惠卿,經史功夫,真特娘的紮實!
但是要是呂惠卿敢和善於“戰國縱橫家言”的蘇家人互懟,蘇油就會指出呂惠卿論據不足。
“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明明是每年重申法令,以示重視,卻不是一年就來一變。
“五載一巡狩,考製度於諸侯。”既然是考,就是考核,是檢查諸侯們對法律的執行情況,跟宣布新法有一文錢關係嗎?
老呂你在偷換概念!
不過蘇油這次不準備幫司馬光,因為他其實也是變法派。
但是更不準備幫王安石,因為他又被欺負了。
《青苗法》,還是沒有體現出他給王安石提到過的那些建議,地方上,還是出現了抑配,發生強行攤派現象!
蘇油覺得,讓倆倔驢各自受點教訓也好。
先是右正言李常、孫覺上書:“王廣淵在河北亂搞,強行攤派。民間喧然不以為便,而廣淵入奏,說是民間在歡呼歌舞,歌頌聖德。”
趙頊立刻下詔:“諸路常平、廣倉給散青苗錢,本為惠恤貧乏,今慮官吏不體此意,均配抑勒,翻成騷擾。其令諸路提點刑獄官體量覺察,違者立以名聞,敢沮遏者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