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改革和叛亂
要下戶能拿出錢來買地,那是想太多了,為了使土地不被大地主們吞並,蘇油隻能使用零息這種方式。
陝西牛價,是全大宋最便宜的,也是兩貫左右,新式農具如鋤鐮之類,也得兩貫左右。
還有草房,豬圈,畜棚畜欄之類,不過這些便宜,算下來一戶人家,需要五貫。
於是蘇油便結合保甲法的推行,正好了,朝廷實施了保甲法,十戶聯保,就以宗族,同鄉為單位,推行鄉約,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將日子過好!
銀行的錢當然是要還的,但是封建王朝也有封建王朝的好處。
其實大宋地價並不高,與土地上一年產出的糧食價格相當。
隻是如今的掠奪方式,實在是過於殘酷了,
在水利工程建設完成,耕作模式得以改良,集中管理統一監督之後,蘇油有把握讓這些農人,三年耕作得留兩年之蓄。
這就可以還清銀行貸款,讓陝西最貧困的十幾萬戶家庭,回到溫飽線上!
這也是眉山青苗法和王安石青苗法的最大區彆,發給農民資產土地,讓他們分期償還,而不是強行放貸收息,殘酷增加其負擔。
賑濟和放貸的最大區彆!
如此德政,不是蘇油能扛得住的,銀行也隻是具有管理權和監督權而已,所需的本金,名義上隻能來自皇室。
蘇油先從戰利中撥備出四十萬貫,作為捐贈轉入皇宋慈善總會賬戶,再由太皇太後,皇太後分彆降下懿旨,從皇宋慈善總會轉出來,還添加了二十萬貫,作為陝西扶貧基金。
六十萬貫,二十萬貫買牛,入了狼渡牧場的腰包;
二十萬貫買農器,進了商州胄案和高家工坊的腰包;
還有二十貫修草房,進了四通商號營造司的腰包;
瓜分得妥妥的。
這些錢,三年後會再次變出來,重新充實到皇宋慈善基金陝西分會的賬戶之上。
這些錢還清之後,才輪到政府收回賣地錢。
!
一共為期五年。
這件大事,就連作為大宋皇帝的趙頊,都隻有副署詔令的資格,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和參與感,趙頊大手一揮,著令陝西提舉常平司,負責給陝北移民發放種子,而且減免新移民前三年的錢糧。
這就是金融助力的威力,陝北地區,短短數月,在春播之前,實實在在地盤活了。
經過大規模人口普查,陝西如今僅有七十萬戶,人口三百萬,相比頂峰時期一百多萬戶,四百多萬人口,幾十年來損失相當巨大。
因為貧困家庭,一家基本就一丁三口,或者兩丁五口,所以這項宏大的人口遷移項目,將能解決陝西六分之一戶人口的吃飯問題。
為了鼓勵這部分人口多生產多生育,增加陝北的人口厚度,增加抵抗西夏的綜合實力,蘇油又上了一道奏章。
宋代稅製,分了丁銀和田賦,田賦超過丁銀,則交田賦,丁銀超過田賦,則交丁銀。
如今陝西土地丈量已經完成,大量的隱戶流民被清理了出來,渭北一期移民扶貧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土地開發正在繼續進行。
朝廷的保甲法,青苗法,經過陝西地區當地士紳們的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做了一些改良嘗試,如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種大好局麵下,建議中書再接再厲,同意我們將改變陝西經濟局麵的觸角,繼續向上延伸——將陝西的丁銀,折算到田畝之中,按田畝收取,不在按丁繳納,以刺激陝西產生更多的人口。
以陝西丁口最繁榮時期,一百二十萬丁為上限,以十年為期,爭取增長到此數。
與之相應的,陝西路賦稅到時候也同樣會增長到此數,不過不再是來自丁銀,而是來自田租,來自其它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