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在倔強,因為大佬們到底無法證明它不是。
輪到趙頊表演了,搬出現學現賣的一套,啪啪啪羅列出長頸鹿的一堆特征,最後給出定性,這玩意兒就是一頭鹿!
而且斷定這東西估計壓根就不是交趾出產,否則交趾人也不敢如此欺哄,你們這都不知道是幾手販子了!
異獸的好些特征,連交趾使節自己都不清楚,待到叫來那個黑不溜秋的侍從一問,傻了!
嚇得趕緊跪倒,以頭搶地:“大宋皇帝陛下明見萬裡,斷判如神!此物原來出自西海,請陛下恕下邦小國失敬之罪。”
趙頊這下心滿意足:“雖然供奉有失,但是難得赤誠。大宋本不圖你們海外方物,下次送點本土的物事就行。”
“異獸就是異獸,不要再編造是什麼祥瑞,這次便算了,去吧!”
交趾使臣戰戰兢兢地退下後,王安石搖頭道:“蠻夷真是不可理喻,經史講不通,就得拿明潤這套來收拾他們。”
王珪說道:“終是與高麗,日本,遼國不同。陛下,諸國求請朝廷賜售《九經》、子、史諸書,對了,還有《奉元曆》,此事還得請過旨意。”
趙頊扭頭問蘇油:“《奉元曆》賣了多少本?”
蘇油拱手:“其實這東西有簡有繁,精裝的如陛下賞賜臣下那種十二神仙,二十四名臣,曆朝書法善本那種,一部售價五貫到十貫不等;至於百姓農人用的那種最粗糙的黃曆,一部不過五十文。”
“要說賣了多少本,臣也不知道準確數目,但四通商號已經打了兩期回款到司天監賬戶上,合計七十多萬貫……”
王安石嚇著了:“曆書而已,方便農人安排生產的東西,怎麼能賣這麼多?!”
蘇油有些不服:“哪裡多啊?黃曆不掙錢的,不過神仙圖,名臣圖,水印法仿唐雙勾《通天貼》,都是內中珍藏的秘本拓出,值不得十貫?掛曆下邊的日曆都是白送的好不好?”
不說還好,一說到這裡眾位大臣都是心癢難耐,馮京立刻抓住蘇油的手腕:“《通天貼》三組三十九人,什麼時候出齊?!給句話!”
王安石,王珪,宰執諸人都是怒目以視:“對!趕緊給句話!”
《通天帖》,全名《萬歲通天貼》,後世目錄如下: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書;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書;第三帖:王薈《癤腫帖》,行草書;第四帖:王薈《翁尊體帖》,行草書;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書;第六帖:王獻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書;第十帖:王誌《喉痛帖》行書。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萬歲通天二年王方慶進呈原跡”的銜名。
然而根據《舊唐書》所記,實為三組三十九人,後世所存僅五分之一而已。
此帖是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以王羲之十一世孫王方慶進獻的王氏一門書帖原跡為底本,由弘文館書手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為存世王羲之、王獻之書法諸摹本中時代最為可靠、鉤填最精到者,後世稱之為“天下真跡一等”。
古代摹書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先勾後填;第二種,不勾徑自影寫;第三種,勾摹兼臨寫後加以修飾。
摹本又稱為拓本,雙勾有“響拓”和“硬黃”之說,所謂“響拓”,就是人處於暗室之中,將紙覆在帖上再鋪於窗洞上,借助室外光線透射摹寫,雙勾外廓,填墨所得,俗稱“影書”或“影覆”。
唐代“弘文館”設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員,如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湯普徹等,都是此道高手,存世的著名神龍本《蘭亭序》,即出自馮承素之手。
對於這份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化瑰寶,嶽飛的孫子嶽珂評價:“洛石赤心,以出寶圖。燕涎雞晨,即端製書。有奕王門,南土華腴。獻其家珍,陳於玉除。筆法之神,匪臨伊摹。史館之儲,尚其不誣。”
元代張雨跋讚:“右唐摹王氏進帖,嶽氏具言始末,傳信傳寶為宜。然雙鉤之法,世久無聞,米南宮所謂下真跡一等。”
明代文徵明《跋通天進帖》:“右唐人雙勾晉王右軍而下十帖,嶽倦翁謂即武後通天時所摹以留內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紙墨完好如此。唐人雙勾,世不多見,況此又其精者,固當為唐法書第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