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5365 字 8個月前

冬麥的播種期是十月,收獲期是四五月,如此可以接小麥茬或在小麥行中套種棉花,播種期為四月下旬五月上旬,采摘期都在九月,可以保證不空地。

不過這樣弄就得施肥,而且第二年就得換種豆子油菜,或者直接休耕。

今年的旱情已經有了苗頭,故老相傳,開封府要在往年遇到今年的氣候,那就算完蛋了,起碼減產一半,常平倉都得開倉放糧。

可今年居然還好,新渠舊渠,被蘇油大力修整一直沒斷,靠水車之力,硬是給扛住了。有農戶竟然偷偷在家裡給蘇油立起了生祠。

天子腳下,嚴禁此類的封建迷信,蘇油發文給各縣衙門,組織教育,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老百姓們將蘇油的名字換成了龍王三太子,這下就是蘇油都沒有辦法了。

特麼百姓們祭祀的龍王三太子竟然是涇河龍王三太子,離汴京城上千裡!

民間傳說涇河龍王是小蘇少保的鐵哥們,天下水族是一家,所以涇河龍王給水族們打完招呼後,有小蘇少保的地方,就不會鬨水旱災。

所以拜誰都是一樣的。

蘇油接到下頭的奏報,也不由得哭笑不得,特麼這股聰明勁兒,用到努力發展生產上多好!

汴京扛得住,河北就有些危險,從去年秋天開始出蝗,然後從秋天到現在,沒有下過雨!春播已經迫不及待,墒情卻不行!

京中各路議論紛紛,蘇油嚴控司天監,不許胡亂言論。

熙寧五年那一回,司天監靈台郎亢瑛言:“天久陰,星失度,宜罷免王安石。”趙頊害怕得不行,“以瑛狀付中書。”

王安石對付政敵的手段,一般就是外放,處理方法還不算激烈。

唯獨那一次,“遂謁告,詔刺配英州牢城。”

刺配!這不是一般的重罪,司天監眾人可得吸取教訓,不準瞎跳。

朝堂上,王安石的把控力達到了巔峰。

辛未,發常平米賑河陽饑民。癸未,詔三司歲會天下財用出入之數以聞。

國家統計預算工作,從老張當任三司使之前,就有名臣已經提出過,要求國家“量入為出”。

當時也進行過幾次國家歲入的統計工作,但是因為技術手段的限製,以及收入構成的複雜性,導致了無法每年施行。

隨著大宋曆任三司使——張方平,趙抃,唐介,薛向……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宋基本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製度。

加上四通商號和皇宋銀行的實踐,大宋熙寧七年,年度國家預算製度的確立,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大宋的財政製度發展到如今,大體分為三級,兩類。

三級就是中央計司,地方路轉運司,州縣。兩類則分為“係省”和“不係省”,即類似後世國稅和地稅。

但是與國策相適應,所謂“守內虛外”,大宋的財政製度,也就變成了“聚兵京師,外州無留財,天下之用悉出三司,諸州除計度經費外,凡金帛送闕下。”

這是一種統收統支的財政政策,所以地方上的“約度”,就非常考驗官員們的智慧了。

約度,就是地方上根據年度決算報表,做出預算報表,和中央商定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額度,之後每月向三司申報月帳,每月結算。

其色目,大的有金、銀、錢、帛、糧、草六類。

每月每一項收入之下,要注明收入時間,本州是否已經支用,中書按月統計成總賬冊,監督國家預算執行情況。

宋人已經考慮得非常周道了,比如諸色課例,也就是工商稅,這部分是歸國稅,地方無權支使。

地方占用稅收,隻能農稅,而且隻能是農稅中的一部分。

其餘的剩餘財物,三司可以直接行文全部上收,也可以收取一部分,剩下的留給地方調配,彌補部分地方用度不足。

從理論上講,這套製度已經非常先進了,關鍵是執行起來有些難。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