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1 / 2)

蘇廚 二子從周 4677 字 8個月前

第六百九十七章小官

地方官任上出現蝗災,官員是要引咎自劾的,不過蘇油已經顧不上了。

現在是要趕緊將災情的苗頭撲滅。

不知道哪個倒黴鬼傳出去的,說是蝗災會導致官員貶謫,小蘇少保多半留不在開封府了。

這下農人們急了,白天男女老少齊出動,采用古法滅蝗。

所謂的古法,得感謝開元年間的名臣姚崇。

在姚崇之前,蝗災,是皇帝德不配位的表現,朝廷不支持捕殺,認為漫天蔽野密密麻麻的蝗蟲,是不可能消滅得了的,這是上蒼降下的懲罰。

一般是修廟祈禱,請求蝗神收了神通。

唐太宗吃蝗蟲的故事,固然勇氣可嘉,但是他的行為和他的話,是讓上天將災疚轉移到自身,如此卻產生了一些反作用,讓大家對蝗蟲的神威更加懼怕。

開元四年,山東大蝗,百姓“皆燒香禮拜,設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

而宰相姚崇,第一次提出了政府應當組織百姓,主動滅蝗的主張。

當姚崇在朝堂上將自己的建議說出來後,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白居易的詩歌裡就提到過這件事——“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饑人重勞費。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質疑的人第一個疑問就是:“蝗蟲太多,怎麼可能能殺完呢?”

姚崇的理由很簡單:“現在遍地都是蝗蟲,老百姓已經快逃光了,我們怎麼能坐視蝗蟲任糟蹋莊稼而不管呢?即使這些蝗蟲殺不完,也總比養著它們要好吧?”

副相盧懷慎提出:“殺蝗蟲如果過多,會不會傷天地之和?”

姚崇的回答是:“從前楚莊王吞蛭而病愈,孫叔敖殺蛇而得福,怎麼能不忍心殺蝗蟲,卻忍心讓百姓們餓死呢!”

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絕姚崇派出滅蝗禦史入境,並且給姚崇寫信:“消除天災還得靠積德,當年劉聰就曾經捕殺過蝗蟲,結果不僅沒有效果,反而蝗災更加嚴重,顯然是因為不積德的緣故。”

姚崇接到信後立即回複:“首先,老倪你說的那個劉聰,是個非法皇帝,他那德行怎能鎮壓住妖孽呢?”

“現在我們是明君在位,德行自然勝過妖孽。你拿他跟咱們皇上相比,有些不合適啊。”

“其次,曆史記載,古代賢明的地方官,蝗蟲都不能進入他的轄區。你說積德可以避免蝗災,可現在你的轄區內蝗蟲泛濫,是不是因為你的德性上出了問題啊老倪?”

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後,嚇得屁滾尿流,趕緊行動,當年捕殺汴州境內蝗蟲十四萬石!

皇帝直接將姚崇找去問話:“他們都在說愛卿不懂得天人和順的道理,朕原來也是這麼認為,看來朕的想法錯了?”

姚崇回答:“其實自古以來,就有過治理蝗災不及時最後發生慘劇的教訓。”

“北魏時山東地區也是蝗災泛濫,那個時候他們的國君可實在沒有陛下英明,結果不忍捕殺,反而使百姓們受災,最後莊稼被蝗蟲糟蹋殆儘,百姓的牲口竟然發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如今山東地區的百姓沒有多餘的糧食,如果任由蝗災泛濫下去,恐怕百姓們會逃光。現在即使未必能把蝗蟲徹底消滅乾淨,但總比看著它們一點點吃光莊稼要好!”

姚崇的決心,推動了政府乾預蝗災的決策,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古人開始著手研究消滅蝗災的有效措施。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也發展出了不少辦法。

不外乎就是尋找蟲卵;拿著麵袋改裝的捕網,滿山遍野地抓捕;開挖壕溝驅逐蝗蟲進溝內,然後深埋;夜間,點燃柴堆,吸引蝗蟲加以捕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