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重會
對外商們來說,宋廷是相當負責的,不但保障他們在宋朝的人身安全,還保護他們的財產安全。
各地市舶司,常常會派兵保護那些進入宋朝領土的外商們,專門為他們設置押伴官員,沿途保護他們的財貨,以防途中被人強買強賣。
如果外商的船隻在海上遇到了自然災害,宋朝的官兵有責任進行人道救助;
舶主失蹤或溺死,貨物要清點造冊,妥為保管,待其親屬前來認領並嚴防盜竊或冒領;
如果買賣雙方在貿易往來的過程之中存在分歧,也可以報官,得到公平的裁決。
宋代沿海貿易港口的增加數量,管理方式的先進程度、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和價值,都達到了曆朝之最。
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為著名,是三大外貿港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級大港。
“萬國衣冠,絡繹不絕”。
還有專門的市舶條法,就是管理本國海商和來華外商的政策。
如發放公憑、禁止私販;製定商人立限回舶的規定;抽解和博買;編定船戶戶籍;設置蕃坊管理來華外商;對貿易規模大的商人授予官職;由政府主持祈風祭海活動等。
市舶收入已經列入財政收入,從政府的市舶收入可以概見海上貿易的規模。
“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
與宋代有直接或間接海貿往來的國家或地區,已經從唐代的三十餘個增至六十餘個。
大體分為五個地區。
一為中南半島諸國,如交趾、占城、真臘和暹羅等;
二為南洋群島諸國,如摩逸國、三佛齊、渤泥等國;
三為印度半島和鄰近諸國,如錫蘭等國;
四為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及其以西諸國,最遠到達地中海和東非海岸,如麻嘉、層拔等國;
五為東亞的高麗和日本。
路線也主要有兩條。
一條從泉州或廣州出發,到達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各國,或者經由印度洋直至阿拉伯各國,甚至遠到埃及、索馬裡和坦桑尼亞;
另一條則是從登州、密州和明州出發,前往高麗和日本。
當然這主要是南宋的時期,如今的廣州,還時常被蠻夷騷擾,國家對於將繁華核心區域對外開放搞海貿,尚有疑慮。
就連杭州市舶司,都是經過大蘇多次爭取,才勉強得到同意,展開與高麗和日本的貿易。
東南沿海,偶爾也有渤泥等地區的海商上岸做盜匪的情形發生。
船舶如今已經相當發達了,後世整體打撈的“南海一號”上,出土了大批瓷器、鐵器,還有金銀器、玉器、錢幣、動植物殘骸等。
其中瓷器一萬九千餘件套、金器一百八十件套、銀鋌一百八十三件套、鐵器八十四噸、銅器一百七十件套、鉛錫器八十五件、竹器十三件,木器四十六件,漆器二十八件、其它物品三百件,以及一萬七千枚銅錢。
一船之載,就豐盛如斯!
如今的宋船,即便是不算蘇油搞出來的杭州型,隻論常見的大型航海商船,已經可載五千料,即載重三百噸。
“南海一號”與後渚港宋船,如果換成宋人自己的計量習慣,大約是三千六百料,載重兩百噸左右,不過是大宋海船裡邊的中等型號而已。
即便是五千料,都不是宋代海船的最大裝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