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油砸了砸嘴:“七鴉浦那邊,是不是有個巨大的水閘?”
郟點頭:“是的,那是調濟陽澄蓄水的設施,三千頃水田,就是靠那個大閘……”
蘇油擺擺手:“不不不,我是想問的是……那大閘附近……是不是有很多螃蟹?你有沒有破壞生態?有沒有把它們保護好?”
郟怒了,特麼螃蟹是堤圍的天敵好不好?!老夫與它們從來都是不共戴天!!!
……
太湖考察,已經讓蘇油沒有了繼續考察昆山的心思,郟的藍圖太美,太誘人,但是……真特麼太大了。
大到連皇宋銀行都無法支持的工程,擱在熙寧年間,那簡直比後世三峽大壩還要恐怖。
工役,是非常敏感的話題,要不惹朝中議論,工錢就必須給足。
所以他得想辦法賺錢。
隻知道賺錢的官員,在大宋尤其是杭州,是沒有什麼市場的,他還得抽出大量的時間來搞好與士大夫們的關係交遊,宴飲,詩文往來,起碼要分去一半的精力。
曾經讓蘇軾號呼的“酒食地獄”,可能不是一般的難過。
但是蘇油人還沒到杭州,就接到了一封來信,立即加快行程,直接趕到了杭州隔壁的越州。
趙趙老頭,如今頂著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的名頭,正知越州。
趕到越州治所會稽,趙已經在碼頭上等著了,見到蘇油一點都不客套,丟給蘇油一本冊子:“明潤,準備救災吧。”
靠!還能不能說點好事敘敘離情了?比如扁罐多大了之類?
翻開書冊,上邊是一種表格,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蘇油有些頭大,將老頭請到船上,沏茶伺候:“趙公,這是什麼名冊?”
趙說道:“我尋訪鄉老,當地老人說日久未雨,今夏越州可能會有旱情。”
蘇油訝異:“真有旱情?”
趙也訝異:“你也聽說了?”
蘇油拱手道:“郟和沈存中也說如今吳越水利,救旱大過救洪,已經在太湖上遊大造工程。”
趙跺腳:“遠水救不了近渴,我已經行文州縣,詢問以往旱情發生,會災被幾鄉,民能自食者幾何,官府應當救濟的幾何,富人能出粟的幾家,僧道有羨粟的幾家。”
“如今各地收集上來,得稻米近五萬石,加上官米五萬多石和民間借貸,應對登記在冊的兩萬一千九百多災民,大致差不多夠用,但是其餘州府,怕是沒有準備,因此特意將你叫來商議。”
蘇油有些無語,走到哪裡災情跟到哪裡,老天爺這是相當不給麵子啊……
趙說道:“後邊是我想出來的一些救災措施,你看看是否可行。”
蘇油將冊子翻到後邊,林林總總很多條,比如以前政府救災,一年最多出庫三千石是上限,趙認為遠遠不夠,增加到五萬石。
一名成人,日配給一升糧食,兒童減半。
擔心饑民集中哄搶,計劃分設五十七處救災點,然後還將饑民領取糧食的日子分成單雙日,降低擁擠程度。
官府的五萬石救災糧,采用平價發賣的方式,同樣為了避免擁擠,分設十八處糶場。
人員雇傭待選官員充任,發給他們工資,給出幾個轉正名額,救災結束後作為成績優異人員的嘉獎措施。
打造城池,以工代賑,工錢用糧食來計算。
鼓勵民間借貸,同時限製利息,報備官府。官府背書,秋熟之後組織償還。
方方麵麵事無巨細,可以說是當今官府治政救災的最高水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