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最新章節!
第七百三十章常州與饒州
晏幾道說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已經辭官掛印,變賣了京中產業,一路護送鄭兄南下。蘇明潤最擅長蠱惑人心,此次上書要陛下將你編管昌國,處於其氣焰之下,絕對是沒有安好心。”
鄭俠繼續搖頭:“少保那句話我還是認同的,犯了錯誤,就要承擔責任,我的遭遇怨不得旁人。”
“賢弟,海島上的日子不好過,你的盛情愚兄心領了,舉家隨我受罪,鄭俠斷不敢認同。”
晏幾道冷笑道:“京中的炎涼,我算是看得夠夠的了,還不如與鄭兄詩酒生涯來得痛快,此次去杭州,看我如何揭穿蘇明潤偽善的嘴臉!”
……
六月,天氣酷熱,常州滆湖邊上,無數的力夫正在壘築堤壩。
呂嘉問穿著一身短葛衫子,一身油汗,戴著個草編的帽子,脖子下領圈底下,與脖子上能夠曬到太陽的地方,完全是兩種顏色。
滆湖工地,隻是常州大工程工地的一處,如今整個常州,無錫與宜興之間的太湖沿岸,都在興舉各種各樣的工程。
這項工程,稱之為漊港。
漊港所運用到的技術,叫做竹木圍籬透水技術。
簡單的說,就是在沿湖的沼澤灘塗上,規劃出水道和田土,然後釘下木樁和竹樁,用竹木圍籬進行分割。
之後挖深水路,將河道中的泥取出來,搬運到田土規劃範圍堆積,泥土中的水分又會從圍籬裡透出來,漸漸將沼澤變成水是水,土是土的狀態。
與太湖湖岸垂直走向的水道,稱為“漊港”,與漊垂直的切割水道,稱為“橫塘”。
漊港和橫塘,將灘塗沼澤切割成一塊塊四方的圩田,一塊田地的麵積,往往就是三四平方公裡,可以容納一兩個村子。
圩田與水道相接的周邊地方,是挖河取土形成的高壩地帶,可以栽種蔬菜,桑果樹,建造房屋。
裡邊的低地,是大麵積的水田,種植水稻,百合,蓮藕等水生作物。
最中間的地方,則是水塘,養鴨養鵝養魚蝦。
這是一個回字型的完美的生態循環係統,每年從太湖取來肥沃的湖泥,與村落的農家肥一起,給作物提供所需的肥力。
桑葉養蠶,樹下放雞鴨;蠶糞和雞鴨糞,又用於堆肥,養魚;魚類的糞便,又形成肥沃的塘泥,每年用於滿足高地的肥力。
要旱澇保收,就得在每一處漊港,也就是水道與太湖的連接處,設立閘門。
同時要在太湖上遊建立水庫,引來乾渠,給漊港地區提供水源。
洪水到來之際,上遊放下閘門,將主要水流分入太湖。
漊港與太湖接口處,同樣放下閘門,避免太湖的漲水倒灌入漊港和橫塘,淹沒圩田。
旱季的時候,上遊閘門打開,漊港閘門放下,乾渠過來的水被封閉在漊港之內,同樣可以保證生產。
大部分時間裡,太湖就是水源,漊港橫塘裡還可以捕捉魚蝦。
村落一般安置在漊港臨水高地處,生活便利而舒適。
這簡直就是一個農耕文明創造的傳奇。
今年的旱情,因為蘇油安排出來的一百萬專項資金,以及前期郟亶和沈括的主持修造的工程,勉強讓太湖周邊現有的田地,沒有遭受到酷虐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