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馬就像是一艘小獨木舟,上麵有筐子裝秧苗,人可以坐在上麵進行插秧工作,無需彎腰站在水田裡插秧了。
饒是如此,等到兩浙移民的地耕完,蜀中移民的油菜又該收獲了。
蘇油看著滿眼豐碩飽滿,已經三分之二轉黃的油菜莢,感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細胞不在喊痛,痛哭一場的心都有了:“老子這是造了什麼孽啊……”
李老栓趕過來給蘇油定性:“少爺你就不該是種地的人,何必逞這個強嘛。”
劉萬春領著安和圩的鄉親們也過來了:“少保,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白日裡務工,夜裡還要批閱公文,太操勞了。如今永安圩幫我們栽種好了水稻,該輪到我們來給給永安圩鄉親們收菜籽了!”
蘇油也覺得自己最近的確有些過勞:“是逞不了強了……那我換個工種,給大家管理後勤還是沒問題的。”
指揮村裡支起幾口大鍋,有蘇少保指導的大鍋菜,讓鄉親們一致豎起了大拇指,少保他早就該乾這個!這才是他的正經活!
大鍋菜也有大鍋菜的做法,炒菜做大鍋是香不了的,必須是燉菜,紅燒菜,黃燜菜才地道。
油水要豐足,滋味要濃鬱,一鬥碗米飯澆淋上一大勺澆頭,那滋味……嘖嘖嘖……
蘇少保做菜那是指定浪費不了一丁點的,比如一頭豬,除了鬃毛牙齒蹄殼骨頭,剩下的隻要是肉,他就能給你料理成美食!
四月,菜籽收完,永安圩裡開始蓄水翻耕,中稻的種植又開始了。
村頭的水車大油坊開始運轉了起來。
類似後世爆米花筒,不過放大了很多倍的大炒缸,將油菜籽放在裡邊轉動炒製,節省了大量的人工。
炒製好的油菜籽,需要冷卻,磨粉。
磨粉之後的菜籽沙,還要上大鍋,蒸製大半個時辰,才能提高出油率。
之後放入圓柱形的鐵桶當中,鐵桶下方側麵有細密的小孔,用來出油。
然後就是初榨了。
如今有了液壓設備,通過壓強原理,一個水車坊也能得到足夠大的壓力。
這套裝置,第一次榨油,就能榨出百分之七十的油料,然後將菜籽餅取出重新粉碎,再次蒸製進行複榨,才能將油料完全榨取出來。
出油率比傳統手工榨油坊高出太多,而且不費人工。
剩下的就是純菜籽餅,這是絕佳的飼料添加劑,魚,禽,畜都用得。
第一鍋菜籽油榨出來,整個永安圩上都飄滿了菜油的清香!
“哈哈哈哈哈……”
蘇油得意至極的笑聲,傳遍了整個村落,用李老栓的話說,少爺這是樂顛了!
這可不光光是一點油料的問題,這解決了太湖流域開發模式最大的瓶頸——滿足各方利益的問題!
浙江移民沒油菜不用管,以蜀中移民的永安圩來舉例,兩千畝地,丁均四十畝,戶均兩丁,就是二十五戶人家。
兩千畝地圍出來,成本往高了算,按一貫一畝計,需要投資兩千貫。
加上戶均十貫的農具種子房屋之類的補貼,永安圩要達到讓移民拎包入住的標準,共計需要兩千二百五十貫。
四通商號將這些通通承攬了下來,其實成本比這個要低得多。
然後以土地上第一季油菜作為收益,按一畝地出油百斤計算,就是二十萬斤菜油。
就算菜油價值隻有香油,茶油的一半,五十文一斤,這裡也是一萬貫的收益!
刨去前期投入,四通將獲得七千七百五十貫的利潤!
這才特娘的又得麵子又得裡子!
當然實際收益率不可能做得到這麼高,還有諸如管理成本等各項支出。
但是利潤空間就在那裡擺著,四通並沒有賠本賺吆喝,有足夠的動力刺激商賈們投入到蘇湖土地開發中來。
這就是模式的勝利,兩浙路轉運司,真的能夠做到不花朝廷一文錢,僅僅利用民間力量,將太湖開發這事情給辦下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