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南宋
交趾民間,如今還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商品交換,銅錢主要在上層流通。
新幣出來之後,各地從官吏,軍士,工役民夫開始發放使用之後,蘇油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原來不是交趾人懶,而是缺乏流通交換。
要打破自給自足模式,一來需要有足夠的商品,二來須得有足量的貨幣。
交趾的人口其實並不少,但是除了粗米果腹,竹牆遮雨之外,知道還有另一種活法的人口,那就比較少了。
能活成現在這個樣子人家都已經覺得很滿足了,而他們的滿足,在蘇油看來,就成了懶惰。
要從最根本上解決,那就隻有讓他們不滿足於生活現狀。
從有了充足貨幣之後的第一次交州城蠶市交易額來看,蘇油覺得,自己可能誤會這些本地人了。
西軍征討,留下了很多帶不回去的東西,比如軍糧,藥品,還有些火柴水壺皮帶皮包鍋碗瓢盆爐子鏟子之類的後勤軍品物資。
蘇油也讓黎文盛在蠶市開了個鋪子,負責處理這些物資,然後引發了搶購風潮。
搶購得最厲害的,就是軍人家屬和俘虜家屬,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些東西,實在是太好用了。
於是蘇油就放心了,還真當你們沒有上進之心呢,原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人嘛,願意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才是常態,是絕大多數。
七月還迎來了一件大事兒,邵伯溫的科考船,終於在蘇油的擔驚受怕,盼星星盼月亮中,平安歸來!
邵伯溫在回到麻留甲後,得知蘇油已經成了交趾轉運使,便趕來交州與他相見。
蘇油趕到寧海港相迎,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算著你們兩月前就該到這裡的,這是怎麼回事兒?!”
看到邵伯溫,蘇油就想到一本書——《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同樣是不到二十歲的帆船船長。
船上的人隻回來了一半,見蘇油一臉擔心的神色,邵伯溫笑道:“老師放心,還有一半的人留守在駐地,由林遂在那裡帶隊。”
“之所以晚回來兩個月,是因為這趟跑得有些遠了……”
這次科考船帶了不少的動植物標本和資料回來,還有海圖,洋流,風向的記錄。
蘇油將所有人接到岸上,給他們慶功。
科考船的船員都是理工骨乾,蘇油算是他們師祖,這次的遠航,更加證明了理工地球理論的正確性,現在看到一直崇拜的偉大導師,都如同後世追星族見到偶像一般。
經過交談蘇油才知道,邵伯溫這一把,真的跑得遠了。
離開麻留甲之後,邵伯溫駕船沿著群島向西南方前進,熙寧九年二月,考察船在三佛齊跨過了赤道,經過了渤泥,科裡沙,最後在科裡沙向導的帶領下,一路向更加西南的未知海域前行。
沿途經過了無數的小國,小島,島民們還處於華夏上古三代之前的文明時期,多赤身**,以泥畫鳥羽為裝飾,以草棚為屋,燧石為武器,捕捉鳥獸魚蟲為食。
糧食主要是芋頭,棕櫚心,芭蕉心,涼薯,山藥。
不過水果豐富,科考船跟當地人交換了不少。
搞笑的是有些島上民俗彪悍,明明都不是對手,還要上來挑戰。
原來其國風俗,如果有船隻通過不與之貿易,就是看不起他們。
邵伯溫不是張散那種一言不合就開乾的海商豪強的性子,最後隻好用一些帆布,換了些牛羊,一路倒是不缺新鮮肉食。
那一帶風平浪靜,船速很慢,邵伯溫以穩為主,沿著小島進行蛙跳式探索,磨磨蹭蹭地在熙寧九年六月,方才抵達了東經二十五度二十五分,南緯一十三度五十八分的一個島嶼。
這裡的經度是以汴京為本初子午線確定的經度,其實就是後世的格魯特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