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片圩田周圍區域,已經種上了甘蔗和金合歡樹苗,還有一些咖啡,低處的水田已經開墾了出來,正在養水肥田,中心地區的池塘裡,種植了蓮藕,雞頭米,百合,菰米,另外還養了數十頭水牛。
沈括一來,大工程建設就交給他了。
北方流民們對這裡四季常青,溫暖適宜的冬季驚訝莫名,開始在理工小組的指導下進行大建設。
四月雨季就會到來,因此圩田和造屋的工作必須同時進行。
好在這裡都是原始雨林,木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範師哲對宋人砍樹的本領非常吃驚,因為真臘沒有大片鋸這樣的神器。
一萬多人,被沈括和蘇油分成了伐木隊,水利隊,基建隊。
以嘉定村為中心,二期工程就像一個巨大的半圓,在九龍江北江的南岸展開。
而同樣的,還有幾個圓點,在九龍江平原上的高地和石場上展開。
當然麻煩也有很多,蛇蟲野獸,現在還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
連鱷魚都有兩種,就問你怕不怕!
蘇油帶過來的第一批雞雛,幾乎全喂了這些東西。
除此之外,病痛也是一項挑戰。
雖然是水鄉,但是蘇油和石薇還是以軍法行衛生條例,石薇要負責治病,而蘇油則負責挖井。
井是蘇油設計的,先挖出大坑,然後加上柳樹段圍出井來,在周圍埋上木炭,河沙。
然後在井底同樣埋上這兩樣東西,鋪上石板,連續淘兩天之後,一口乾淨衛生的水井就造好了。
之後修建井欄,搭建涼亭,避免雨水汙染。
雖然經過木炭與河沙過濾得到的井水已經非常衛生了,蘇油和石薇依然要求移民們飲用涼開水。
為了養成移民的好習慣,石薇乾脆教會了移民們煮涼茶。
這裡的大竹子多的是,將竹筒鋸下來一節就是水壺,乾活時攜帶倒也簡單。
還有藤蔓,蘆葦,移民裡多是河東人,他們玩蘆葦編和柳條編本來也是行家,這方麵不用教。
倒是修房子比蜀中麻煩,需要修建類似後世雲南傣族那樣的竹樓。
不過有巨大的雲邱竹,毛竹,箭楠,以及水力木工坊和輪鋸,大工地上每天都能出產無數的竹材。
竹材都是標準件,同樣可以使用榫卯結構,隻不過需要在開孔處的上下用麻繩纏繞紮緊。
為了高效生產,一萬人是按照屯田軍團來組織的,先期抵達的廖恩和他的族人,成了小組長,同樣五人一保十人一隊,組織嚴密,每日裡集體上工集體下工,在郟亶,沈括,蘇油的帶領下大力建設。
很快,陶坊,鹽場,漁場,船場,村落,倉場,曬場,官衙,采石場,木料場,草料場,牲畜棚……紛紛修建了起來。
最危險的是伐木隊,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事故傷害,還有老虎,豹子,鱷魚,蟒蛇,甚至野象和野牛,也常常傷人。
蘇油從交趾調來一支神機銃隊,對他們實施保護,孫能和王韶聽說之後,輪流帶隊前來進行輪換,圍獵如今在各國,可都算是軍訓項目。
叢林裡槍聲不斷,蘇油倒是因此得了不少的好皮張。
這裡本來就是得天獨厚的鹽場,當食鹽儲備達到三萬斤以後,蘇油組織了一次海捕。
南海魚類甲殼類貝類品種之豐富,那是叫人歎為觀止的,如今的外海是占城真臘駕駛獨木舟的漁民們所不敢涉足的區域,蘇油隨便找了個洋流交彙處圍了幾網,就捕到能讓兩艘眉山型滿載的漁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