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6390 字 8個月前

找到了共同點,也找到了出題官埋下的扣子。

第三題,《水幾於道論》,則是前兩題的發揮。因為是論,所以必須引述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是《道德經》中的一句。看起來有些突兀,與前兩題無甚關聯。

其實這題得倒解才行文王幾於道,若水,處眾人之所惡,利萬物而不爭,故得上善。

這也與《易》循環往複之意暗合。

蘇油估計,這崇政殿的這麼多考生裡邊,大多數得栽在這倆坑裡。能看破這幾點的剩下那些人,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這一次的詳定官,是王安石與楊樂道,如今看來,王安石的意誌得到了支持和體現。

王安石的文化水平,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天地人水,文王演易,核心都是一個字變。

再聯係到王安石當政之後的作為,這幾篇文章要怎麼寫,不言自明。

老王在偷偷埋著自己的私貨。

總分析:

賦,要寫王者所因,聖王之道;

詩,要歌頌文王,將他作為聖王的樣板,通天地人的王者範例;

論,則要寫文王的治國思想,需要結合史實和當今,從《易》和《道德經》裡邊摘出主要論據,旁引申述。

核心思想變化,變化,變化。

至於如何應對變化,老王如今還不太敢直接亮招,那自己也就藏著掖著地做答為好。

到此三題貫通,一氣嗬成。

審題完畢,蘇油取過草稿紙,思索如何起賦。

思路清晰,接下來就簡單,要先從王字的結構說起,扯到《易經》中的乾卦,然後分彆羅列三陽,論述天地人的特征和相同之處易,也就是三者在不停的變化和運動之中。

再扯到周禮祭祀通天地的講究,最後論述王通天地人的方法,表現,功績。

最後引述天地人道都蘊含其變化規律,指出掌握了《易》的精髓,自然就會得心應手。

聖王之所以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掌握了不易之易,上善若水的道理。也就是他用來通天地人的神器道。以呼應下一題。

還可以偷偷點一句: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給老王一顆甜棗,又讓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不過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通了,還得得巧妙地敷衍成文字才行。

這點很重要,得讓考官眼前一亮,才有高中的可能。

思索良久,蘇油提筆寫下:

“天行日月之序,地謐山川之理,人於其中,彆領賢愚。

察陰陽之氣,識高下之機,燮聰頑之具。道貫唯一,聖王是舉……”

兩句扣死題目,然後洋洋灑灑五千字,好多段落都是這兩年來反複洗刷淬煉過的,如今就是將能用的那些挑選出來,串聯起來,融合為一體。

今日狀態非常好,行文極為順暢,轉眼間寫到收尾。

“……於是綏五方,立四儀,明流易。良臣星列而北拱,聖主日熠而南居。承天慶運,奉祖靈希。運甄道慶,兆衍昭祺。”

一篇賦結束,這隻是通草,字句還需琢磨,不過也是之後的事情了。

接下來是考慮詩歌。

唐宋製詩,用五言六韻,比如唐代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就是一篇標準的範文。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所謂五言,就是一句五字;所謂六韻,就是六個韻字押尾,以此篇為例靈,聽,冥,馨,庭,青。

然後除首尾兩聯,其餘均要對仗,內容要扣題,就這麼簡單。

&/br&

&/br&,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