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禦史們(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5540 字 9個月前

而呂公著與蘇頌相識於考場,是多年摯友,其往來甚密,極可能暗中操作此事。

於是兩人聯合上書,第一炮便是彈劾呂公著,說陳世儒的嶽母呂氏“因緣請求”,致使軍巡院原勘官“改易情節,變移首從”,為陳世儒夫婦脫罪。

稱呂公著曾插手此事,擾亂審判,並稱呂公著是委托兩個兒子呂希績,呂希純辦理的此事。

是關法體,趙頊立即下詔,由禦史黃顏審理此案。

黃顏將呂公著和兩個兒子都叫到大理寺詢問,並且逮捕了呂公著的侄子呂希亞和陳世儒朋友的女婿晏靖。

呂公著及其子將事情原委告訴了黃顏和賈種民,明確表示自己沒有請托蘇頌。

事實上案發之後,陳妻李氏便求告她的母親呂氏,呂氏當即“夜至公著所如女言”。

不過呂公著是一位正派人,拒絕了她的請托,呂氏隻好“涕泣而退”。

但是呂公著雖沒有出麵,但他的侄子、大理寺評事呂希亞,以及陳世儒朋友之婿、讚善大夫晏靖卻承認,的確是去開封府過問過的。

不過蘇頌當時也隻是告訴了他們此案的審理工作進展,算是泄露了一些案情,並沒有請托之類。

於是黃顏和賈種民的意見就出現了分歧。

官司打到趙頊那裡,趙頊於是又委派禦史何正臣,前往監督案件的審理。

而何正臣上任後,立即將此案升級,將呂公著等人從大理寺移送到禦史台,緊接著有逮捕了呂公著幾名奴仆。

同時,李定唆使賈種民密奏趙頊,說蘇頌有受托寬縱之嫌,也應收審鞫對。

於是蘇頌被從濠州被押送禦史台,囚於三院東閣,並案合審。

而大波瀾隻是剛剛開始,緊跟著,蘇軾的麻煩來了。

起源是他寫給趙頊的一封謝表。

元豐二年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作《湖州謝上表》。

其實隻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巴拉巴拉巴拉。

蘇油自己就寫過不少,這是官員履任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但是蘇軾好死不死,在謝表後頭夾上了幾句牢騷話: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句中“其”為自稱,他以自己同“新進”相對,說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進”人物“生事”。

監察禦史裡行何正臣立即摘引“新進”、“生事”等語上奏,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這也的確是蘇大嘴的鍋。

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派和變法派鬥爭激烈,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後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經過蘇大嘴一番宣揚後,“生事”二字,成了攻擊變法的習慣用語。

而“新進”,更是蘇軾自己的發明,他曾在《上神宗皇帝》書裡,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結果是“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

後來也證明了的確如此,正是王安石提拔的“巧進之士”呂惠卿,把王安石出賣了,使其罷相。

大蘇的偶像神格已經凝聚,他的一句話,很快便會傳播開去,影響是非常大的。

於是,“生事”,“新進”,便成了新黨的代名詞和標簽。

新黨眾人,自然是恨之切骨。

但單憑《湖州謝上表》裡一兩句話是不行的。

ps:推書《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一本不錯的晚明文。

&/br&

&/br&,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