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裝水風車(1 / 2)

眾人都隨著搬運水風車的男人們一起,朝著玉澤山莊前去。傅有珩早已經選定好了安裝水風車的地點,均是在流水落差巨大的瀑布、山塘處。

北荷山中那瀑布的起源其實就是三江的某條支流分溢出來的,並非山泉水。傅有珩跋山涉水地花了兩天時間,總算是找到了源頭,當即就打算在瀑布上遊處也安裝一個水風車。

大半天後,一行人來到山中瀑布之下,許多村民都沒有來過玉澤山莊,當看到此處的環境時,都不由得心想:這主人家到底是想要做什麼呢?

當下有人感歎出聲:“這山林地都是肥沃的土地,看樣子傅公子是想要栽種一些作物果樹吧。”

“果樹?現在的野果可有什麼好吃的,個小味酸的,哪能填飽肚子。”

“嘿嘿,這倒不一定,說不定傅公子有新的果樹種子呢。”連糧食作物都多了十幾種,說不定水果也有新品種了。

“啊!這個大木輪子,原來是用來抽水的嗎?”有人驚訝道,因為老木匠指揮著門徒將風車放置在水裡了。

傅有珩早已經安置好了竹子管道,一根根比兩手臂還粗的竹子被接通,可以將水運送到需要的地方。若是以後改造了水田,最頂峰的土坡很難抽水,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水泵。水泵還沒有打造出來,眼下也隻能依靠水風車抽水運載。

埋頭苦乾忙活了好久,老木匠帶著十幾人終於安裝好了水風車。

瀑布之下,水流激蕩,濺起的水花白晃晃。

這個巨大的水風車被安置在湍急的河流中。因為瀑布的水流是連續不斷地湧動著,順而就帶動了水風車緩緩向前翻滾。隨著水流的湧動越來越快,被水能推動旋轉的大風車不斷將水撥攏到木槽,到另一側時倒過來的水齊齊傾倒在入竹子管道裡。

風車抽取上來的水都順勢流到了早已準備好的溝渠之中,順著竹管順著水道通向各個地方。有了水還不一定能養得好糧食作物,就像延定被三江環繞,但內裡沒有打通水渠河道之前,照樣會發生乾旱,所以還得讓水到它該去的地方去。

大家目不轉睛,看著風車滾滾旋轉,驚訝地瞅見水都乖乖聽話地傾倒入竹子管道,順勢流走。

“真是奇妙的想法!抽水風車的建造之人也太厲害了,竟能製造出此等精妙絕倫的農用具,老師傅你可真能耐!”

木匠聽了這誇獎趕忙擺擺手說:“這可不是老頭子我設計的,多虧了傅公子,水風車的圖紙正是他親自描畫的。”

知道是傅有珩親自設計製造的水風車之後,在場的眾人對他的敬佩之情更濃厚了。還有什麼是傅有珩不會做的嗎?

“真的是太神奇了,做這個大輪子竟然還有此等用途。不愧是傅公子啊,我們的田地裡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個來抽水呢?”

“這個木輪子著實大有玄機奧妙,你看那木扇子,能將水儲存在槽內水槽內。當它翻轉到另一側時,剛好可以將其中的水倒出來。太妙了,太妙了……”

“隻是用竹子就能將水引到其他地方去嗎?會不會漏了破了,而且怎麼連接在一起呢……”

傅有珩聽著大家七嘴八舌激烈討論,心裡也有數:現在的竹管黏連處被他糊了厚厚的天然植物黏膠,但萬一有偶然路過的大型野獸踩踏,竹管極有可能就損壞了。長距離又山石嶙峋的路途用竹管導水確實不是長久之計,日後還是該在山中修築水渠管道。

“公子您,這是想要用水來種地嗎?這偌大的山莊都是雜草野樹,可不容易開墾。”有人好心提醒他。

傅有珩笑意盈盈地回複他們:“對的,我正是想要開墾這片土地。不日就要聘請鄉親們前來幫忙翻鋤土地。”

聽到傅有珩這麼說,大家都興奮了,紛紛問道:

“真的嗎?是要請我們來幫忙除草鋤地嗎?”

“開荒?玉澤山莊以後要種地啦!”

“這是打個短工麽?”

“真不錯,傅公子果然是個有想法的。”“是,年紀輕輕就已經是莊主了,心地和善,又有遠見,做什麼都是跑在前頭的。”

此刻已經過了農忙時間,大家都比較有空閒,家裡的地裡種的糧食基本上收割完了,也已經落種培育著秧苗。

距離冬天還有一段時日,大夥兒也沒有什麼功夫要做,眼下聽到傅有珩要招人乾活,瞬間就激動了,他們都還記著大半年前,知縣大人發布告征召百姓們修築水渠的事兒。

修建水渠的時候,他們每一個人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吃的飽了,乾活的勁頭也大,更何況現在是臨近冬天了,幫忙乾了活還能掙些糧食銀子。

所以大家一聽到傅有珩說要請鄉親們來開墾田地,他們可就開心了,給誰乾活不是乾,而且還能管飯吃嘞。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議著開墾荒地的事,木匠等人將剩下的水風車也安裝好,如他們所料,四架水風車都能順利地運轉抽水。

看了大半天熱鬨的鄉親們瞅瞅漸欲昏暗的天色,也差不多該回家做飯了,臨走前,傅有珩還跟他們說,後日便可開始到玉澤山莊來應聘短工了。

怕其他人不知道,回到縣衙後,傅有珩還特地托人在最熱鬨的集市和各個村莊都張貼了招募公告。

這個時候很多人還不識字,隻能靠招人的夥計大聲宣讀、廣而告之:“來來來,鄉親們走過路過,彆錯過!玉澤山莊招人開荒耕地了,一天管兩頓飽飯!七天能領一鬥糧食!”

不僅僅管飽飯,還有糧食可領?!聽到這話,走過路過的行人們瞬間停下腳步,紛紛湊近了興致勃勃地打聽,場麵一時喧鬨熱烈。

“可是真的?還有這麼豐厚的報酬啊?”一鬥米都可以供一家五口吃七八天嘞,這時候大家都分外珍惜米糧,不舍得煲大白米飯,每次也是用一小碗米,熬煮一大鍋的稀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