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千古一帝(2 / 2)

這些人,瘋了似得上書,不斷的誇獎,並且表達出了,這昌平,才是正確道路的願望。

明裡暗裡,他們貶低新政,甚至……對太子殿下,也頗有微詞。

可這些……

身處在內閣的劉健等人,卻是兩麵為難,他們很清楚,他們是無法堵住天下讀書人的悠悠之口的,可是對那昌平所發生的事,劉健並不認同。

新學重民富國強。

而理學重教化。

他們更傾向於前者。

劉健道:“陛下………這畢竟乃是奏疏,臣若是擅自留中,隻怕,會壞了規矩。”

內閣大學士,沒有選擇什麼奏疏可以遞入宮中的權利,若是擅自可以留中奏疏,和本身就是大逆不道。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這些人,成日坐而論道,妄議朝政,是可忍、孰不可忍,難道非要讓朕動用梃杖嗎?”

“陛下,這…………”劉健更加為難。

照這麼下去,宮中和清流非要引發衝突不可。

若是批評陛下,陛下脾氣好,倒也不會計較。

可是……劉健知道,他們批評太子,而且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這是陛下,所不能容忍的。

“陛下……”方繼藩在旁,笑吟吟的道。

弘治皇帝不禁朝方繼藩看去。

卻見方繼藩美滋滋的樣子:“陛下,既然他們如此吹捧毛紀,想來,這位毛紀先生,一定是極了不起的人,他有此德行,且通過教化,而能有益於百姓,陛下為何,不對毛紀先生,進行嘉獎呢?”

“什麼?”弘治皇帝看著方繼藩,一臉不解。

朕還獎賞毛紀?

方繼藩道:“兒臣認為,這不但要嘉獎,還要讓天下的官員,都去昌平走一走,看一看,親眼見識這太平之世,讓他們瞧一瞧,毛紀先生和他的弟子們的政績,若是昌平能夠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麼,大家都去看看,方才可從中學習到一些昌平的成功之處。”

“所謂,成功不必在我,新學、理學,隻要能有益於天下軍民百姓,又何須來分彼此,非要爭出一個高下貴賤呢?兒臣建了西山書院,雖是推廣新學,可是對於理學大儒,一樣心裡敬佩的很,從不會對他們有門戶之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毛紀先生有此才乾,隻憑四書五經,便能治國平天下,恰恰是兒臣的楷模啊,兒臣倒是極想,多向他學習學習。”

看著方繼藩一臉真誠的樣子。

弘治皇帝一時恍惚。

這個家夥的話,居然很有道理。

在麵對理學攻訐的時候,他居然還能做到一視同仁,繼藩……果然是個忠厚的孩子啊。

弘治皇帝心裡感慨一番,背著手,卻是沉吟:“馬上,就要到年關了,卿家說,去學一學,也不無道理,這兩年,朕命許多的臣子去保定府,讓他們去看看新政。現在,這昌平若當真如坊間所言,讓諸臣們去看一看,學一學,也沒什麼不好。”

弘治皇帝改變了心意。

與其對其反感,不如嘗試去接受,看看這大治之世,到底是什麼樣子。

當然……年關了。

可自己的兒子,還在昌平呢。

他沉吟片刻:“何況,昌平離京師,也不過一兩日的功夫,不妨如此,朕也親自去見一見吧,那些肯去昌平見識見識的諸卿,也可隨駕。朕……倒是想要親自拜望這位毛紀先生,召他談一談,或許,能有所收獲。”

弘治皇帝說罷,看了劉健一眼。

劉健心裡,大感欣慰。

這就是陛下和曆代君王不同之處,哪怕是對一個人反感,盛怒之後,依舊可以做到冷靜下來,既然遭受了這些人的反對,那麼不妨,就去和毛紀談一談,緩和這些矛盾。

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這一點,陛下比自己更清楚。

若能緩和矛盾,這就再好不過了。

劉健忙道:“陛下聖明。”

謝遷也鬆了口氣的樣子,跟著一道附和。

隻有李東陽,彆有深意的看了方繼藩一眼,他麵帶微笑,若有所思。

方繼藩此時,卻是搖頭晃腦:“陛下何止是聖明呢,簡直就是功蓋堯舜,賽禹湯啊,古之聖君,不及陛下萬一也。”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