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孺子可教(2 / 2)

於是弘治皇帝便朝蕭敬看了一眼。

蕭敬會意,匆匆而去。

內閣裡,有天下各縣的存檔,待詔的學士,隻需一查,就能了然。

弘治皇帝等待著答案,他倒顯得不急起來。

幾炷香之後,蕭敬匆匆返回,手裡捧著西山的黃冊,氣喘籲籲的,卻是激動的臉通紅,道:“陛下,沒有錯,沒有錯,是十九萬七千六百三十二畝。”

弘治皇帝接過一看,頓時眉飛色舞,唇角不自主間透出了笑意。

眾臣一見陛下的臉色,就曉得……果然沒有錯了。

所有人頓時開懷大笑起來:“哈哈……殿下實是聰敏過……”

不對,似乎誇殿下聰敏,沒有什麼意義。

可是……殿下至少是一個好縣令,小小年紀,便敢於承擔如此的重責……能脫口而說出縣中田畝的縣令,隻怕還真不多。

弘治皇帝激動得不得了,龍顏大悅道:“不錯,不錯,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弘治皇帝一臉的欣慰……自己的孫子……太了不起了。

可是……

朱載墨卻是皺眉,他顯得很不高興。

朱載墨朝弘治皇帝一禮,才道:“陛下,知道縣中田畝數量,有什麼好慶祝的?”

弘治皇帝一愣:“……”

這是不是有些謙虛過頭了?

隻見朱載墨道:“若這隻是縣中的情況,單憑一本黃冊中記錄的田畝想要治理一方,簡直是癡人說夢。田有水田和旱田之分,田又有好壞之分,田還有誰占有的多,誰占有的少之分。並非隻是知道田畝的數量,拿著一本黃冊,就可以自以為自己了解了縣中農業的情況的。”

弘治皇帝又有點懵了,四顧左右,看向眾翰林。

翰林們雖然沒有實際的治理經驗,可是每日接觸的,都是地方官的奏疏,以及皇帝的旨意,還有曆代保存下來的各種文檔,可是……哪怕他們博學多聞,卻也有點懵了……啥意思?

朱載墨背著手,慨然道:“有些東西是記在紙上,可有些東西,若是沒有親眼所見,隻靠的數目,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孫臣與正卿、徐鵬舉、楊葉、劉平這些人,我們這兩月,將整個西山跑了個遍,肉眼所見的……卻絕非這區區黃冊可比。比如,根據孫臣和諸師弟們的計數,西山擁有水田比較稀少,隻有一萬三千餘畝,旱田是大多數,其中上佳的好田,有兩萬七千餘畝,中田六萬八千畝,其餘為劣田。再有,當下西山的耕牛有九千六百三十五頭,為天下之冠,這是因為……父親從韃靼人手裡繳獲了不少的緣故,因為西山的畜力十分充裕。可是其土地有八成,都在屯田所手裡,好在屯田所給予農戶的佃戶有極大的優惠,百姓們……生活倒還過得去。”

“可是當下,多數的壯丁卻不願務農,大多都在作坊裡做工,其中在作坊裡做工的男丁,有七千九百餘人。婦人三千六百五十餘……”

所有人震驚的看著朱載墨。

這……

他們立即想到了一個人,當今的天下,唯一能將整個縣的情況,能了若指掌之人,想來……隻有歐陽誌!

而皇孫……

朱載墨接著道:“西山因為曾大量的收養流民,因而老弱不在少數,因而西山眼下最需要做的,其一是設立濟養堂,無論如何也要給孤寡老人,一口食吃,哪怕是少一些,哪怕這糧食……都是陳米,可也絕不能令有孤寡老人因而餓死,國朝以孝治天下,這是根本。再其次……”

殿中沒有任何的聲音,每一個人都認真的聽著朱載墨的每一個字……似乎任何的話,到了皇孫口裡說出來,總是格外的悅耳。

“再其次,就是作坊和農地之間的問題,許多作坊,散亂在各處,雜亂無章,而又與許多的農地相衝突,孫臣所了解的,是幾個情況,其一,某磁窯就設在農田之中,四周多為農田,雖有道路,卻有不少的匠人,為了抄小路,而選擇在田埂中行走,哪怕是踩踏了莊稼,也在所不惜。其二,有的作坊,所排的廢水,一旦進入了溝渠,竟使附近的糧食,減產不少。”

“孫臣思來想去,作坊不能沒有,可想要禁止匠人踩踏莊稼,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是天文數字。最後孫臣問過了恩師,恩師給出了一個辦法,即在將來,縣裡要花費氣力,儘力的使所有的作坊都集中起來,種糧的田地,專門種糧,生產的作坊,則也專門生產,彼此之間,要儘力的互不乾擾。”

朱載墨侃侃而談,如數家珍的,清晰的道出自己未來要主政的方向,以及當下西山縣的問題。

…………

寫完這章老虎要找個盲人保健一下,第四更會有些遲,但是……還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