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聖人之名(2 / 2)

這就是說白若本來不用插手西王母與東王公之間的這些瑣事,沒來由得為自己增加麻煩,倒是讓劫氣加身,也不知天道有何算計。而白若卻偏要趟這渾水,也不知其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

白若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她避居長白山,自然不會惹禍上身。可天道並不會因為白若諸事不理便忘記白若,白若可沒有忘記滅世黑蓮從自己體內吸收出來的那一縷劫氣。

有些時候閉關自守其實就是自尋死路,白若亦不願意乾坐等死,與其被天道禁錮在天北一隅之地,還不如奮起一博。隻要新紀元離不開她白若,便是天道有心算計,也不能做得太絕。

“非是白若有意為之,實是情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白若神情依舊平靜,麵上並未有淒惶之色。

旁人或許會借著這個機會大倒苦水,向聖人哭訴,以期得到聖人同情。

可白若並不是這種人,因為白若明白對聖人賣慘是沒用的,鴻鈞聖人何等人物?日後合身天道,那便是天意的代言人,對著這位賣慘,怕不是腦子進水了。而且聖人感情淡漠,白若自認為和鴻鈞平生並無交集,那次鴻鈞肯提點自己,白若已經很是感念了。鴻鈞並不欠白若什麼,隻是兩人立場所限,倒好似鴻鈞虧欠了白若一般。

白若知道在鴻鈞尚未身合天道的這段時間裡,是自己拜托天道算計的最佳時間。然而在白若自己看來,這其中艱辛自不必說。而且白若以為自己的機緣,應當還在女媧造就的人族身上,若想要擺脫桎梏,非得在人族上下功夫不可。

諸天六聖,哪個不是從人族身上獲得成聖機緣的,便是創立闡截二教的元始、通天,與創立西方沙門佛教的接引、準提,不也是在人族中廣受香火,才能保持教派繁榮、屹立不倒。

這也正是為什麼日後元始天尊會算計截教,蓋因截教廣結天下,在人族之中的威信與日俱增。以前看不上截教的元始天尊感覺自己的闡教受到威脅,所以封神一戰,截教破滅,門人死傷無數。

而元始天尊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玄門大興闡教獨領不過兩千載之後,便是佛教大興,西方終於迎來大興,這卻也是大勢所趨,不可更改。

然而等到女媧創立人族證了聖位道果,那個時候鴻鈞早已身合天道,而白若的必死之劫也已經過了,白若還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天道想要白若三更死,白若想要擺脫天道算計就必須要撐到五更。

鴻鈞仿佛也想到了白若會如何應對,對白若的反應也沒有表示出特彆的反應。隻是說了一句讓人雲裡霧裡的話:“三千大道,歸於一途。”

這和之前的話題完全沒有一點兒關係啊,鴻鈞座下的昊天、瑤池已經聽不明白了。

而白若確實懂了,走自己的道,把這條路走到頭,才能夠看到希望。鴻鈞做到了,他現在是諸天唯一一位聖人。

“聖人金玉良言,白若受教。”對於鴻鈞,白若保持敬重,這位天道聖人並沒有順應天道的意思將自己束縛在天北一隅,反而是教給了自己脫困之法。於情於理,鴻鈞也當受白若一禮。

鴻鈞輕撫胡須,神色更是和藹,“道友此來所為之事,隻要順乎天心人意,本位一應允準。”鴻鈞對白若是真的沒話說,這樣大的事情,都能如此應對。

白若並沒有因為鴻鈞的許諾而得意忘形,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麵前這位可是聖人之尊。算計聖人?不存在的。因此白若臉色更加莊重,措辭良久方才說道:“聖人言重,此次男仙之首東王公與帝俊戰於不周山下,致使洪荒生靈恐慌不安。唯恐因二人之事引起洪荒大亂,所以白若特來進言,希望將金規玉律頒詔天下,無論男仙女仙,皆受律規管束。本來此事要征求東王公之意,無奈東王公道友先前之舉,實在不敢托付大事。所以特來請聖人之命,望聖人定奪。”白若這話說得便十分巧妙了,雖然東王公不能托付大事,但與其作對的帝俊也沒能落得好處,隻看白若對二人的形容便能看出一二。

選擇東王公並非鴻鈞本意,隻是天道如此,鴻鈞也不會在這件事上和天道對著乾。他本身就是天道的代言人,天衍四十九而遁去其一,白若做了那個一,而洪荒大勢早定,卻是一人之力難以改變,即使是聖人鴻鈞,在這些事情上也隻能坐看。

非得日久籌謀、水磨功夫,才能改變一二。

雖然鴻鈞說了一應允準,但是白若並不能把這當做默認。有些話該說還是得說,聖人給你麵子,你也得給聖人麵子。

果然,鴻鈞沉吟了一會兒便說道:“這件事情本位準了,東王公那裡吾自有說法,不必去管。至於安撫生靈,便交給汝與西王母一並處理。”鴻鈞有自己的判斷。

白若欣然領命:“謹遵聖人法旨。”

這下無論女仙還是男仙,都會受到金規玉律約束,再有此等事情發生,便能依照金規玉律處置,便是東王公,也不敢恣意行事。就是帝俊,也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承受住白若出手。

鴻鈞點頭,他果然沒有看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