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十萬貫【第二更】(2 / 2)

誰知呂大臨一聽,卻聽出了不同的意味,連忙趕來,卻是勸說明遠與鄭鐵匠,先不要將馬掌這種東西向外泄露的。

“原來是怕黨項人知道啊——”

呂大臨點點頭。

大家都是陝西人,一聽這話都懂。

陝西一路,多地都已是胡漢雜居,漢人、黨項人、吐蕃人……混居一處,有些已在此落地生根,與尋常漢人無異,也有些是在邊地參與互市貿易的商旅,其中肯定還有間諜。

如果貿貿然將馬蹄鐵這種好東西傳開,教擅於騎術的黨項人學了去,甚至再傳給北麵的契丹人……那就糟了糕了。

明遠皺起眉:“呂師兄,小弟倒以為,這樣的利器隻要咱們使用,便是捂不住的,遲早會讓他人學去。”

如果怕其他人學去,就自己也放棄不用,這就真“因噎廢食”了。

呂大臨卻搖搖頭,說:“不,師弟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可以上書朝廷,由官府出麵,在軍中推廣這物事。”

明遠想了想,知道這是師兄的老成之言,但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來如今陝西路馬匹管製,最多的馬匹都在軍中。由軍方來推廣馬蹄鐵較之民間,必然更為高效。

再者軍方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輕易不會將這等利器泄露給黨項人。就算知識與發明的管飯傳播是大勢所趨,至少也可以拖延個幾年。在這幾年裡,大宋西軍沒準兒就能建立起對西夏騎兵的優勢,從而逆轉戰局。

於是明遠鄭重向呂大臨行禮:“呂師兄想得周全,不然小弟便是孟浪了。”

呂大臨對這個小師弟的態度非常滿意,連聲稱讚:“師弟種種奇思妙想,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先生知道了,必然也是欣慰的。”

誰知他們身邊的舒承予和鄭鐵匠同時驚訝:“難道不是橫渠先生教的?”

明遠和呂大臨:……

把話說開之後,明遠和鄭鐵匠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結果。

隻是鄭鐵匠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好東西,是好東西啊!沒曾想老漢隻動手製了一次……”

明遠卻突然想起來了:“我昨天帶來的圖樣裡,還有一張。”

他馬上轉向呂大臨:“呂師兄還記得我說過,要讓先生的馬車不再顛簸嗎?”

呂大臨睜圓眼睛:難道你沒打算在京兆府和鳳翔府之間重新修路?

鄭鐵匠已經把另一張圖樣翻了出來,正望著上麵一個規規矩矩的長方形發愣。

大家一起湊上來看了,都滿懷疑惑地望著明遠,眼裡隻有兩個字:“就這?”

明遠點點頭:“雖然這還不是最好的,但應該勉強能用了。”

他繪在紙上的這個長方形鐵片,實際有個名字,叫做“片簧”,隻要在大車上安裝的位置恰當,便可起到減震的作用。

當然,片簧的效果可遠不及彈簧,但是彈簧涉及較為複雜的工藝,明遠不確定以眼下的工藝水平能不能達到。

所以,一步一步來,先從片簧做起,再慢慢嘗試彈簧。

明遠沒忘了安慰一句鄭鐵匠:“這物件絕對是日常需要,日後會有好多人來拜托鐵匠您的呀!”

*

鄭鐵匠用熟鐵打製的“片簧”看起來平平無奇。

但等到明遠找到一位擅長修理馬車的高手匠人,將這片簧安裝在馬車適當的位置上,車駕行走起來的時候,車廂中的震動,真的減輕了不少。

呂大臨作為“試驗者”,坐在牛車上來來回回地跑了兩趟,回到明遠身邊時伸手撓了撓頭:“遠之,這不會是我心中先入為主,才會覺得這車行得平穩了些吧?”

這位“教導主任”懷疑“減震”是一種心理作用。

為了說明片簧的作用,明遠乾脆做起了對比實驗。

他在兩駕馬車上放了完全一樣的兩隻水缸,各自盛滿了水,將水缸盛放在一隻木盆裡,然後由馬車載著,沿著同樣一段道路,行駛同樣的距離。

呂大臨看了明遠的設計,就知道這個小師弟究竟在打什麼主意,不由得拈著須連連點頭。

少時兩駕馬車都跑到了地方。明遠讓人把木桶和水缸從馬車裡取出來,展示給橫渠鎮聞訊過來看熱鬨的鄉民們看。

用傳統馬車承載的水缸,潑出了大半缸的水,可見顛簸得厲害。

而用安裝了“片簧”的新式馬車承載的水缸,則隻潑出少許清水。

結果如何,一望而知。

明遠用這個簡單的對比試驗,完美驗證了片簧的減震效果。

“嘖嘖嘖——”

“果然!”

“舒家的大外甥不愧是橫渠先生門下的弟子,有他指點,鄭鐵匠才能製出這樣有用的器具。”

“是啊,橫渠先生不愧是大家,教導有方。”

呂大臨在一旁卻越聽越慚愧:橫渠先生沒教過啊,連他這個做師兄的,卻也不會。

他一回頭,卻看見明遠和鄭鐵匠正在一旁,頭湊著頭商議。

明遠連比帶劃,鄭鐵匠卻好像是聽懂了,又好像很迷茫的樣子,隻能點點頭,表示自己都一一記下了,能不能成,得試過了再知道。

明遠頓時又塞給鄭鐵匠幾大錠銀子,算是材料費。

他安排好這一切,才回到呂大臨身邊。

在呂大臨眼裡,明遠是一臉既神往又安慰的模樣。這少年將雙臂舉過腦後合抱,舒心地笑著,口中喃喃地說:“彈簧床會有的,沙發也會有的!”

呂大臨:彈簧床?沙發???

這些都是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