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初理宮務(2 / 2)

九重韶華 看泉聽風 14827 字 3個月前

“微微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趙恒瞄了一眼那奏折以及薑微的批注微笑道:“批得不錯。”

薑微搖頭:“不對。”

趙恒挑眉看著她,“怎麼了?”

“沒有路引是要受罰的,但祖父病篤他焦急之下也是情有可原,可要是赦免了他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薑微說。

“不是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說法嗎?”趙恒說。

“可是會有司法不公現象發生啊。眼下已經律法已經夠不公平了,如果此人不是農戶而是士人就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

“那你說怎麼辦?”趙恒問,他很喜歡跟薑微這麼聊天,雖然微微提的很多建議都不切實際,但不可否認有些很有意思。

“阿兄我們辦個醫士院吧。”薑微說。

“醫士院?”太子殿下此時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女人善變,眼下這個還不算女人就已經善變到這個程度了,不是剛剛還在說律法嗎?眼下突然轉到了醫士院去了。

“就是醫士院,我們先開個小的醫士院招收些天下大醫士過來收徒,等學業完畢後就讓他們出去曆練,一年考核一次,收編入吏編製,朝廷每月發放補貼,等將來有所成就後就能入太醫院當醫官……”薑微說,她倒不是天馬行空而是人治法治這個概念太超前了,薑微有感覺自己要是跟趙恒說了他指不定要做出什麼事來。

“你想讓我多開一門科舉?”趙恒挑眉。

薑微搖頭,“當然不是,我們隻是試驗性的招收試試看嘛,可以想個其他名目的官職?”

趙恒搖頭,“我現在正要砍掉冗官,不能再多出一批官員。”

“這不算冗官啊,他們都會乾活的,你看這個農戶如果不是因為附近少了醫士為何要跑出去?我們就隻要加一個類似五經卒史這種官職就好了。”薑微不死心的說。

趙恒道:“這怎麼能一樣?五經卒史隨便調一個太學生出來即可,你這個醫士從哪裡來?”

“可以慢慢培養嘛,你看現在有進士科也有明經科,我們可以細分好了。”薑微不死心,她之前在農莊都養出好幾個“軍醫”來了。

趙恒歎氣,“微微你要大家有醫士可以治病,這想法很好可哪裡來這麼多人願意學醫?有條件學醫的人家不會正經攻讀經書嗎?”

薑微想了想覺得趙恒說得對,“那阿兄我們編農書吧。”

趙恒揉眉,“怎麼編農書?”罷了,就當陪她聊天談心吧,趙恒無奈的想到,如果趙恒知道“腦洞大開”這個詞彙的話,他就能明白自家娘子為何會如此了。

“編農書就要很用心了。”薑微板著手指說:“阿兄你看現在大家燒火大部分都是去山上砍柴的,其實可以在各縣開建一片炭薪林,我覺得旱柳樹就很合適,種上一片十來年功夫後隻要經營得宜就可以用之不竭了,還有現在不是大力推廣棉花嗎?在適合種木棉樹的地方種木棉,棉花可以織布、木棉做棉衣,還可以多種胡桃樹,胡桃可以榨油,荒年的時候還能吃這個充饑,還有種山藥、油桐樹……”薑微說起農業建設來就滔滔不絕儼然半個磚家,天知道她穿越前就沒碰過農事,她說的很多作物都是明太|祖當年推廣種植的。

“還有眼下的織布機肯定還有改進的機會,阿兄你可以下旨讓工匠鑽研,如果誰能鑽研成功我就——”薑微頓了頓,“讓耶耶給他寫傳!”耶耶好歹有個名士身份吧?他們應該會很喜歡?

“……”趙恒突然很同情自己嶽父大人,然後他還沒有同情完就聽薑微繼續道:“然後你再加封一個封號。”反正他馬上要是皇帝了。

趙恒:“……”

薑微說完後睜著眼睛望著趙恒,“阿兄我說得對不對?”

“對,說的很好。”趙恒肯定道,她說的農事正是他最近想要推廣的,但要推廣什麼作物他還沒有定下,眼下被微微一說感覺有些思路了。

“我覺得每個縣的地方都不同,具體最好由地方官員來確定。”薑微說,“我們隻能給出一個大體的指導。”

“你剛剛畫的那張東西就很不錯。”趙恒誇獎道。

薑微嘻嘻笑道:“那是表格,這樣一列就清楚多了。”

趙恒陪著薑微腦洞開完,薑微就不看奏章了而是磨墨認真的寫起了東西,趙恒看了一眼發現是她剛剛說的農書的內容不由微笑,低頭加快了批閱奏章的速度。

方司閨統計宮女的速度還算快,主要是薑微撥給她的那些宮女用的很順手,她們都是讀書認字又溫順聽話,無論方司閨說什麼她們都聽從,做事也細心妥帖,讓方司閨暗歎薑家對太子妃可真是花了大心血。

薑微看到送上的名單裡很多宮女差不多都已經乾了四五十年了,很多人連家鄉都不知道在那裡了,“這些宮人伺候了我們一輩子,眼下遣散出宮她們又能有什麼出路?”

方司閨道:“有些人會給大戶人家請去當女師。”

薑微說:“也隻是寥寥幾人吧。”

方司閨不敢說話了,薑微沉吟良久道:“但凡為宮中服役三十年以上的宮女放出宮後,一路由官府派專人護送回去,等到了地方後無家可歸者著令當地官府安置可立女戶,如有人家願意贍養她們可一次性補助一百貫錢,之前的出宮也照此補助。”

“唯。”方司閨記下了薑微的話。

“要是不願意離去的就留在宮裡吧。”薑微說。

“留在宮中?”方司閨有些困惑的望著薑微。

薑微暗忖等宮室翻修好之後宮女學堂也出來了,那些老宮女可以留在學堂裡當先生,哪怕不認字教點規矩也好的,薑微想過要把宮女按年齡放出去但不是現在,這件事她還沒有跟阿姑商量過。

薑長暉聽到薑微的話略感詫異,“阿識你這個跟五郎說過了嗎?”每人給一百貫也算是大數目了肯定要從少府撥款了,更彆說還要牽扯到立女戶,在宮中待了三十年的老宮女太多了。

薑微點頭:“五郎知道,我算過了這樣的宮女目前大約有兩萬左右,這筆開支還是支付得起的。”

“但是人數會越來越多的。”薑長暉提醒侄女道。

“不會。”薑微肯定道:“阿姑你說我們讓眼下年輕的宮女滿二十三歲的就出宮如何?讓她們十歲左右入宮、二十三歲離宮。”眼下宮中一年花費的脂粉錢就要六十萬貫錢,這是趙旻妃子不多的緣故,據說太|祖和先帝時期每年的脂粉錢要幾百萬貫,打發了那麼多宮女這筆錢就能節省不少了。

薑長暉以前也隱約想過這種問題,眼下被薑微一提醒豁然開朗,“這個好。”這樣宮女有了盼頭就不會隨便被嬪妃收買去,有利於後宮安定。

“我還讓人開辦了一個學堂,讓她們多讀點書學些東西,將來出去後年紀大一點,可有一技之長也能謀個生路,還能找戶好人家。”薑微說,她略一遲疑,“大福也被我編入宮女裡了。”

薑長暉聽到大福,輕歎了一聲對侄女道:“你做得很好,她就不用二十三歲再離宮了。”大福這個身世不認也罷,就讓她當個小宮女然後挑戶好人家嫁出去更好。

薑微道:“我先讓她在學堂上幾年學,等差不多了就給她找戶好人家嫁出去。”再過上幾年她陪嫁的那些媵妾也該嫁人了,正好連著大福一起嫁出去。

姑侄兩人就後宮諸事商量了許久後,由薑長暉下懿旨頒布了宮中的初次改革,很多宮女聽到皇後的懿旨眼淚都落了下來,不少老宮女看著那些年輕的宮女直道她們是趕上了好日子,不過宮中對那些老年宮女的安置也讓大家滿意了,懿旨規定四十歲以上不願意出宮的宮女可以由宮中養老,薑微準備在京城開辦一個女學,裡麵的老師就選這些老宮女了。皇後特地在郊區給大家找了一片墓地,立了一個宮女祠,令女官們每年讓人過來給祠中宮女祭祀。眾人等了一輩子不就是圖個香火嗎?眼下皇後連這個都為她們想到了眾人心裡滿足無限,對皇後感激到了極點。

這件事薑長暉原本是想讓薑微出麵的但是薑微不願意,阿姑一直想讓她們日子過得好一點,她能這麼想是因為後世的規則,又不是自己的努力,這榮譽理所當然是給阿姑的。

趙恒看著即將要大減的宮女人數,笑著摟著薑微道:“微微你真是我的賢妻,持家有道。”

薑微說:“隻要你不說我嫉妒就好了。”

趙恒攤手,“這倒是。遣散了這麼多美人,太子妃還不過來伺候孤?”

“你想得美!”薑微熟練的舉起枕頭追打著趙恒。

京城的百姓聽到宮裡的規定後很多人家都讚皇後仁善,曆代宮女選拔大部分選自京城附近的百姓,隻有少數自其他地方送來,畢竟宮女和後妃的采選是不同的,秦人重男輕女可一想到女兒入宮後就是永彆,大部分父母心裡怎麼能不難受?眼下出宮的日子有了盼頭很多父母都欣喜不勝。

皇後懿旨下一個多月後,宮中放出了一批適齡宮女和老宮女,京城附近人家的宮女在出宮後看到十多年不見的父母雙方摟著抱頭痛哭,這些宮女都是少府監登記在冊的,出宮的時候宮中每人發放了一份宮中開具的證書,回家後去官府可以領五十貫錢的補助。

“二十三歲離宮?”薑元儀聽到這個話微微挑眉,這宮規最先提出的應該是在武烈時期吧?一直被後世沿用至帝製覆滅。

“是的,皇後可真是仁善。”丫鬟笑著說。

想出這法子的應該不是薑長暉而是薑微吧?薑元儀放下茶盞。

“阿綺。”郭六興衝衝的走了進來,摟住她開心的親了一口對薑元儀傻笑。

薑元儀被他的舉動鬨得紅了臉,“你做什麼?丫鬟都在呢。”

郭六滿不在乎的說:“她們不是你的丫鬟嗎?有什麼害羞的。”他看著薑元儀目光發亮,他初嘗禁果又正值精力旺盛的時候,一有機會就愛纏著薑元儀。

薑元儀真是怕了這個人了,“你不是去官署了嗎?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反正官署也沒什麼事,我就回來陪你了。”郭六滿不在乎的說。

“……”薑元儀眼看著他要扒自己衣服,抓起一本書往他臉上丟,“看書去!”乾脆帶他去吃素,省得天天發|情。

郭六拉下書卷摟著她:“那你陪我?”

“等我給阿家請安回來陪你。”薑元儀說,看到郭六還肯努力上進心裡暗暗鬆一口氣,就怕他不肯上進,不去官署倒無所謂,反正他那個職位就是個虛職,回頭讓祖翁再給他選個好一點的,要是能外放就最好了。習慣了薑家的人丁單薄,到了郭家薑元儀看到那上天竄地的郭家兒子隻能用目瞪口呆來形容,她就沒見過那麼調皮的孩子還是成堆出現的!以前她來郭家的時候隻能短短幾個時辰那些侄兒被人警告了都是乖乖的,眼下嫁進來了想瞞也瞞不住了。

“那你親我一口?”郭六不死心的說。

薑元儀終於淑女風度儘失,把枕頭丟他臉上轉身離開,她就不能給他好臉色看,這人就會打蛇上棍。

郭六嘿嘿一笑接下枕頭,阿綺真是太害羞了。

宮裡借口為聖人祈福,遣散了些宮女改了宮規後,又有大臣上書要求大赦天下為聖人祈福,被趙恒以不應以自家事亂天下法駁回。等宮殿翻修完畢、趙六成親後,差不多也到了十月間,太子的登基典禮也準備的差不多了,一行人啟程回宮進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