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笑容滿麵的答道:“應當是。”
至於正主宋應星聽著沈悠的評價,卻隻是淺淺一笑,身邊的人顯得無奈問:“聽聽這評價,你還想寫嗎?”
“此書本就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怎麼能及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皆為考取得功名,獲取榮華富貴。我這本書隻是希望能夠惠於天下,能讓百姓富足。”宋應星如是答來,絲毫不打算因為彆人的不喜,不悅而改變。
他自一開始本就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才打定主意著此書。
“真是倔!”勸過宋應星太多回的人,終是莫可奈何的丟出了這樣的一句。
【可是,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宋應星,也更要說這一部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的《天工開物》。】
彆說宋應星倔了,沈悠何嘗不是堅持己見的人。
【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出自於《天工開物》的序中。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宋應星就知道,他窮儘一生寫出來的書,或許可能被人所棄。確實,當宋先生寫完這本書後,如果不是得至交好友塗紹煃相助,此書怕是要塵封於土。】
【不過,想來沒有讀過《天工開物》的人必覺得,一本無名的書,出不出版的有什麼關係?行,咱們就來講講宋先生傾儘畢生精力寫出來的書,究竟有沒有資格出版。咱們先引用一下咱們現代對於《天工開物》的評價。《天工開物》是華夏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咱們央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裡主持人說過,《天工開物》是彙總了無數前人探索總結得來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書。求真,務實,不為功名,隻為造福於民。】
【物自天生,工開於人。《天工開物》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種生產技術和工具,裡麵不僅有關於五穀的種植,關於五穀種植土地的要求,養地,還有衣服的製作,紙、鹽、鐵、陶瓷、船等等工藝。大家可以看看,這上麵都有精美的配圖,詳細無比的製作流程。換句話來說,咱們日常所用的紙、鹽、鐵、陶瓷等等,宋先生都詳細深入了解,並記載下來。咱們後世的人拿著這樣一本書,就能夠了解當時大明的手工製作究竟是怎麼樣的水平。】
解說的同時,沈悠更是上圖,一頁一頁的翻下來,上麵那精細的製作辦法,就沈悠細數出來的相關工藝,但凡不蠢的皇帝都立刻靈敏反應過來,這東西要是都應運上了,對他們的國是怎麼樣的益處。
秦始皇饒是不是道知紙是什麼,看著沈悠拿得輕薄的書本,上頭字跡清晰,雖然字是少胳膊少腿的,重點難道不是鹽鐵製作的辦法嗎?
鹽是什麼,鐵是什麼,秦始皇一個一統天下的人能不知道?
“快,記下來,把上麵的內容全都記下來。”秦始皇已經命一旁的人趕緊動手,閒話少說,先把內容記下來!
同樣有此操作的還有漢高祖劉邦,劉邦激動道:“趕緊的,都記下來!”
倒是朱元璋看了一眼轉頭問:“這上頭的工藝製作,跟咱們現在有什麼大的區彆嗎?”
朱標仔細看了看道:“區彆不算太大。”
朱元璋這回得意的笑了,“想也是,這可是明朝的人寫出來的。”
此時沈悠已經繼續,【哪怕看到這書中的內容,也會有人覺得,切,這是什麼稀奇的玩意嗎?不過都是些隨處可見的東西,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也值得我特意講一講?想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比宋先生更值得說。對,沒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都是華夏王朝曆史的締造者,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華夏的今天,也沒有我們傲然立足論及於曆史的底氣。我之所以選擇宋先生作為第一期講述的人物,是因為他是第一個係統將農業和手工生產技術彙總寫出來,是真正要惠於百姓的人。】
【農業是什麼?是百姓的口糧,是一國安定的根本。咱們華夏國的領導一直強調一點,一定要把自己的飯碗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飯碗是什麼?是糧食。想想我們古往今來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因為沒飯吃,沒有活路,最終才會逼得他們不得不揭竿而起。就說我們當下,華夏人吃飽才多少年?可大家都彆忘了,建國之初,大/饑/荒時,多少人被餓死。如果不是有無數先烈的艱苦研究,一心撲在糧食的研究上,咱們能有現在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說到這兒,就讓我想起早幾年聽到的一個事兒。咱們袁隆平爺爺,水稻雜交之父。就因為袁隆平爺爺在車展上摸了一下一輛奔馳車,接著有人編排他開好車,住豪宅,無數的謾罵鋪天蓋地而來。何其可笑啊,水稻雜交啊,畝產八百公斤的水稻雜交,那是袁隆平爺爺帶人辛苦研究出來的,這樣一個於國有功的人,不過是摸了一下奔馳車而已,怎麼就該被人辱罵?彆說他沒有買,就算真的買了又怎麼樣?一個為國家終生奮鬥的人,開一輛好車是不配嗎?有人說他不該摸那麼一下?怎麼,作為一個一心奉獻於國家的人,他就不能也是一個普通人?作為一個普通人,見到奔馳車也會想伸手摸一摸這傳說中的車究竟是怎麼樣的觸感,這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過嗎?為什麼會有無數人指責這樣一個於華夏,甚至於世界都有大功的人?】
沈悠是想不通,想不通人為什麼能有那樣濃烈的惡意,能那樣傷害一個老人。
可是當聽到水稻畝產八百公斤時,無數聽著天幕的人都傻眼了!對於沈悠的義憤填膺,哪裡來得及共情。
“畝產八百公斤的水稻?”
喂,天幕,你彆繞遠了,先告訴我們,那畝產八百公斤的水稻是怎麼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