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田(2 / 2)

秦始皇還是第一回被人那麼奔放的表達對他的崇拜,乾咳了一聲,但聽著沈悠所提的建議,秦始皇已然轉頭問起一旁的眾人問:“都聽清天幕所言了,把墨家的人喊過來,朕要讓他們照著那本《天工開物》的製作工藝把那個紙,還有印刷術弄出來。最重要的是五穀。”

口糧之重要,秦始皇比誰都清楚。

多年戰亂,天下早已百廢待舉,人口凋零,非一時能緩過來。但是想要養人,養無數的人,必須得保證他們有飯吃,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墨家的人啊,聽著天幕對他們的肯定,更盼著他們的手藝能夠流傳下去,如何不讓他們感動。

劉邦倒是泛酸的開口道:“我怎麼覺得這天幕那麼偏愛秦始皇呢?”

蕭何中肯的道:“於世人而言,秦律苛刻,然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功在千秋。後世之人對之多有推崇,不足為奇。”

聽著蕭何也在讚著秦始皇,劉邦還有什麼好說的,乖乖把嘴閉上。

【好在,大明朝不願意對宋先生肯定,後世卻從不吝嗇。咱們現在的小學課本,來,看看,宋先生就在這兒呢。啊,和他並列在一塊的還有另一位同樣也是出自明代的又一位醫藥家,李時珍。】

沈悠繼續解說,屏幕上已經展現了一本書,上麵有兩副畫像,一個是宋應星,一個是李時珍。

明時的李時珍???

他,他竟然和宋應星並列在一處嗎?看到《天工開物》李時珍也受到極大的震撼,這樣一個務實的人啊,若非有一顆為民之心,怎麼可能會拚儘全力隻為寫出這樣一本既不能為他爭得功名,更會為世上讀書人所不恥的書呢?

低頭看了自己所寫的內容,李時珍更堅定了。相較於已然是舉人出身的宋應星,他本就是一個行醫濟世的行腳大夫,將父親的心血和自己的心血總結下來,也可惠於天下人。甚幸也!

【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宋先生是科學家,對此,肯定有人又不認同了,封建時代也有科學家嗎?咱們得先論論,什麼叫科學。百度的解釋是,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係統,是已經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還是拿水稻來舉例,《天工開物》第一卷中的一篇稻宜中有說,凡是稻子,如果栽在肥力貧瘠的稻田裡,生長出來的稻穗上的穀粒就會稀疏不飽滿。這大概都會說,那是常識。可是這樣的常識對我們而言或許不過如此而已,但並不是從一開始所有人就懂得這個道理。而是前人經過幾千年的摸索,最後才得出的總結。到我們這兒,我們不是祖輩口口相傳才懂?難道因為都懂,就算不上科學?

【我們也不必爭,繼續下文,也是這一篇裡,宋先生寫下了關於養地的辦法。宋先生提及人畜的糞便、榨了油的枯餅、草皮、樹葉,都可以作為養地的肥料。當然,咱們現在幾乎用的都是化肥。就咱們各家種的田,使用花肥之後,一般的產量都在五百公斤左右。以前的時候,有化肥嗎?】

【沒有的。宋先生對於養地的辦法,針對當時社會所有具備的情況和現實,係統地給出答案,什麼樣的東西養地最好,如糞便最佳。榨了油的枯餅,其中芝麻籽餅,蘿卜籽餅都好。哪一樣勝寥於無,如草皮、樹葉。甚至針對冷水田,也就是長年受冷水浸泡的稻田都有養護之法。試問,這一切如果不是宋先生經過深入研究,比較之後,他能得出這些結論?這不是科學又是什麼?】

話不多說,沈悠繼續上圖,隻為讓人看清楚。

各朝代的人,啊哈,一般產量都在五百公斤的水稻嗎?想要,求給!

化肥,化肥沒有,《天工開物》裡有其他的,那也比他們連地都不知道怎麼養的強。

秦始皇立刻喊道:“你們把這些關鍵的都抄下來,不許漏了!”

劉邦同樣也想喊人,結果蕭何已然揮筆如灑,不用催,更無須急,他自己來!劉邦再一次慶幸有蕭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