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沒有什麼不該,絕沒有什麼不該之處。
【至於漢,漢高祖劉邦所建的漢朝,強漢盛唐,我們華夏人亦皆稱之為漢人,皆以為漢而甚幸。千百年,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從來沒有改變的都是漢人之稱。秦漢秦漢,奠定的可是我們華夏千年的基礎。】
剛聽著沈悠誇獎秦始皇正冒酸水的劉邦,想再一次說沈悠果然是偏心秦始皇,這回聽到她誇起自己。漢人啊,後世之人皆稱之為漢人嗎?皆因他所創建的漢朝嗎?哎喲,真是值了!
“陛下該喜,卻也更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切才剛開始。”蕭何是不想給劉邦潑涼水不假,但彆忘了大漢朝剛剛建立,稍有不慎可能天幕所說的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劉邦那都已經咧到耳根的嘴啊,趕緊收回來。對對對,不能得意,他這剛當皇帝,位子沒坐穩呢,想要以後華夏人都自稱漢人,他得努力。須得做好這個皇帝,開一個好局才有可能。
【三國魏蜀吳,那也是人才輩出,可惜最後誰也沒有想到三家都叫人摘了桃子。之後晉朝建,五胡亂華,那是一段血淚史,提之令人痛心疾首。好在,隋朝終於總結了亂世,然而有一說一,但凡功在千秋的朝代,似乎都有同樣的厄運。秦統六國,稱帝,設郡縣製,自此以後的皇朝,皆類秦製,但有改動也是萬變不離其宗。隋朝建三省六部,開科舉製,那可是在此後千年為各朝代所沿用,選拔無數人才,至此一步一步打破士族壟斷,有了寒門擠身朝堂,終於可以有人能夠通過努力魚躍龍門。可惜,秦隋皆兩世而亡。真像是被人下咒一般。】
如果說聽著前麵的話能讓人高興,彆管是秦始皇也好,或是隋文帝楊堅也罷,都難以置信最後聽到的那番話:兩世而亡,兩世而亡!
不是,他們怎麼會經兩世就亡了呢?誰?誰?亡了他的國!
“陛下,陛下保重,切不可氣壞身子!”彆管怎麼著,底下臣子得勸,李斯請秦始皇萬萬不能氣壞了自己,傷了身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李斯心裡何嘗不困惑,偌大的大秦帝國,怎麼會僅二世而亡呢?
隋文帝楊堅怒而起身,二世而亡,怎麼會,怎麼可能。
【當然,彆管是秦二世也好,隋煬帝也罷,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若不是他們,斷不可能葬送大好河山。】
沈悠提起那麼兩位亡國之君,滿臉的輕蔑不屑。
【隋之後是為唐,唐朝啊,彆的不說,就看看唐人街就好了。瞧瞧這名字取的,唐人街,遠揚海外,縱然過去數千年,依然為人所牢記。萬夷歸附,萬朝來賀,“天可汗”之稱縱然在最後,都在無形中令他國為之敬畏,不敢輕易進犯。強漢盛唐,這是咱們華夏的標記。因此,大唐的衰落令人惋惜,痛心。恨不生為大唐人,可見太宗風姿。】
再一次看見沈悠星星眼,那可是她除了提起秦始皇外,第一次流露那為之入迷的表情。
李世民與一乾眾臣聽著連連點頭,不錯不錯,盛唐,更能成為華夏的標記,他們滿意了,相當的滿意!
【唐朝覆滅後,再次進入下一個亂世,五代十國。直到趙匡胤皇袍加身,建立大宋。因為被人送出了燕雲十六州,終此一生大宋都不算得一個大一統的皇朝,尤其每每論起大宋無數的騷操作,怕是不少人會更樂意喊上一句大慫。】
【花錢保平安,大宋真是從頭到尾貫徹到底,可是,他們傾儘一國之財,明明有無數機會可以重振國風,重拾舊山河,卻都叫大宋的皇帝們一手葬送。】
【重文輕武由大宋而起,再到大明,又達到了另一個巔峰。要說這兩朝也有相似之處,畢竟,讓外行人主持軍事,宋朝由此一手促成“靖康之辱”,兩位皇帝被俘表演了“牽羊禮”;明朝皇帝千裡送人頭,自己想死不說,更是領著二十萬大軍一道送死去,葬送大明大好江山,得叫門天子之稱,也都算是千無古人,後無來者。要說比比誰更無/恥也不是不行。】
靠!誰聽了這話不傻眼了,秦始皇聽著沈悠那陰陽怪氣的語調,整個人都不好了。牽羊禮是什麼?他真想問得仔細。還有叫門天子,叫門天子什麼的,看沈悠的表情可以確定,絕不是好事。
相比於不明就理,畢竟都已經接受自己皇朝覆滅的人,彆管是剛聽到趙匡胤要皇袍加身的周世宗柴榮,或是已經當上皇帝的趙匡胤,臉色都十分不好。
柴榮於此時一眼掃過旁邊的趙匡胤,趙匡胤連忙跪下道:“陛下,臣,臣......”
他要說自己沒有當皇帝的心,鬼都不信!可是,可是為什麼沈悠不是個個皇帝的名字都提,怎麼就偏偏提了他的名字呢?看看他上麵的周世宗柴榮的臉色,他有理由懷疑,沈悠想要他死!
沈悠倒很是樂意為他解惑,大宋讓多少人怨念悔恨,每每提起大宋之富裕,無人不稱讚。然隻要提起大宋對外的許多操作,就沒有一個人能忍得住不想把宋朝皇帝扯下來打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