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後親征(1 / 2)

如果說之前沈悠評論趙匡胤有自知之明,能力有限也是情有可原,趙匡胤胤並不認為那是讚許,此時聽著沈悠說起趙光義一波又一波的操作,那真是恨不得趙光義能有那麼點自知之明!

空有誌向有個屁用,無能卻不自知,這不是把大宋往火坑裡推嗎?

滿朝的文武大臣在聽說趙光義做下的事情之後,對於趙匡胤親自動手把某人往死裡捧,沒有一個敢勸。

連親兄弟都能狠得下心對付的趙光義,他能是什麼好東西?對,那是沒有證據不假,然而趙光義繼位這個事,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肯定相當清楚的知道,這裡頭必然有著無數的陰謀。

天幕說起趙光義領兵出征,不聽勸也就算了,一看情況不對,竟然跑得比兔子還快。那無疑是讓大宋軍隊潰不成軍,這樣一來,多少將士死在那一仗。沈悠沒有細說死了多少人,但正常的操作,個人研究研究自己的處境,很是以為,自己未必不會死在這一仗又一仗。

故,打吧,陛下您下手重一點,千萬彆客氣。

【既要知己,也該說說遼國的事。尤其得說說遼國的這一位蕭太後。她可也是一位傳奇的人物。遼朝至於大宋趙光義繼位此時,已然建朝六十年。遼國是由契丹族所建,契丹族,很多人或許都沒有概念,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民族,他的起源是什麼?針對契丹族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匈奴說”,一種是“東胡說”。都是北方遊牧民族。】

聽到匈奴兩個字,秦始皇第一個有了反應,匈奴啊,困擾了大秦多年的匈奴,沒想到最後竟然繼續繁衍了下去。

【無論怎麼樣,作為少數民族,幾乎中原的漢人都有著自傲,他們瞧不起北邊的人,哪怕遼朝已成為一個政權,在他們看來,依然是未經教化的蠻夷之國,從骨子裡,漢人哪怕屢屢受到侵擾,依然不屑於他們。可是,漢人啊,總是吃虧不記打。他們以為,他們瞧不起的人永遠不會變,他們覺得,自己的成功僅僅是因為他們是漢人,而不是因為他們一直在不斷學習,也在不斷的進步。】

【誠然,契丹族有著北方遊牧民族的特點,精於騎射,勇敢強悍,尚武。在漢人們看來,他們不尊禮法,不通禮數,一味好戰掠奪,令他們不勝其擾,無時無刻,漢人們不想把他們打服,打老實。可是,沒了一個契丹就會再有另一個民族,隻要有人,為了生存,就免不了有爭鬥。】

【當趙光義認為遼

國隨著遼景宗這位明君駕崩,小皇帝繼位,這就是他的機會,卻忽略了遼景宗體弱,多年以來由皇後蕭綽輔佐朝政。對於這位蕭太後,哪怕是後來的遼景宗都十分認可,既將大權交付之。在他活著的時候,舉國而托,直接讓蕭綽總理遼國事務。】

【曾經輔佐朝政的皇後,如今成了太後。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七有記,聽說遼國不僅主少國疑,女主專政,蕭太後還有一樁風/流韻事,遼國上下都挺痛恨的,請趙光義趁此機會趕緊出兵奪回幽州和薊州。這也算是在宋史看來蕭太後甚為人詬病的事。】

【是什麼樣的風/流韻事呢?原來早年蕭太後在入宮前,其實早與一個叫韓德讓的人定了親,隻是兩人沒來得及成親,卻被征召入宮為妃。遼景宗駕崩之後,蕭太後與韓德讓舊情複燃,在遼國,兩人情/人之間的關係,舉國皆知。契丹可不講究什麼守節,更不在意蕭太後和誰在一塊,他們更多關注蕭太後能不能治理好遼國。遊牧民族民風開放,要求女子守節的事,完全不存在,丈夫死了再嫁,養個情/人什麼的,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也是文人士大夫們看不起遊牧民族的原因。在他們看來,這實屬不合禮數。】

【看看,這就是差距。南宋的曆史學家李燾啊,在《續門外漢通鑒長篇》中特意注明: “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一國的太後有個

情/人,就能讓他們有可乘之機?真真是可笑之極。】

【他們在敵視蕭太後私德的時候,卻忽略了遼國的現狀。自遼建朝以來,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不斷,可是遼景宗繼位之後,對於政敵寬宥以待,任用賢臣,虛心納諫求治,以令大遼國內吏治清明,內部開始慢慢穩定,不再一味爭權。遼景宗病逝,蕭太後攝政時,第一件事她便令宗室親王,“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從而讓最有資格和她的兒子爭權的人失去了兵權。】

【內部安定,麵對趙光義發兵,彼時的蕭太後怕是覺得這是一個能讓她的兒子,也讓她這個太後地位穩固的機會。畢竟,對外戰爭對於內部來說就是最好的轉移矛盾的做法。趙光義覺得主少國疑,女主專政,對付女人可比對付男人要容易得多。於蕭太後而言,幾年前大遼和大宋一戰,她定然已經知道大宋朝是什麼樣的情況,已經占據上風的遼國,更能借此機會再次重創大宋,以令遼國得以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