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趙光義無話可說了!他無能,他貪生怕死,他就是想否認,趙匡胤能讓他否認?
“我沒有立刻要你性命,你該慶幸。”趙匡胤提醒趙光義,要不是念著這是他兄弟,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是絕對不可能讓他活到現在。
趙光義想到沈悠說過他可能要了趙匡胤的命,相比之下,趙匡胤真是仁慈得多了!此時,趙光義不敢再吱聲了,乖乖的讓人押下去。
【還是繼續說宋真宗,看,宋真宗和遼國打的這一仗,就說議和的結果,他這是跟人稱兄道弟不假,可卻要給人送錢,看起來勝,實際卻是敗了。然而宋真宗不覺得啊,澶淵之盟後,他覺得自己可能乾了,所以,他決定要去泰山封禪了!】
秦始皇!!!
漢武帝!!!
漢光武帝!!!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他們沒有聽錯!
想去封禪但因為顧念百姓沒去成的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宋真宗也能去封禪,那真是見鬼了!
【在宋真宗之先封禪的皇帝,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人家哪一個不是打得四方臣服,萬民歸附,經濟繁榮。對,宋真宗時的經濟是不錯,可宋真宗這仗打得,最後跟人稱兄道弟,還每年給人送錢,到底哪裡來的勇氣敢跟前麵那幾位一樣泰山封禪?】
【宋真宗也明白自己武功不行,因此為了得到丞相的支持,他給人送錢了!拿錢之後的丞相再不攔著。不得不說,宋朝的這些皇帝,都夠不要臉。所以,在他之後,再也沒有人去泰山封禪了。畢竟,和他一比,簡直丟儘皇帝們的臉!】
彆說後世皇帝了,就是開創泰山封禪的秦始皇都覺得惡心壞了!一粒老鼠屎,壞了整鍋湯不外如是。
【宋真宗之後是宋仁宗趙禎。聽到仁為廟號,當知這一位風評不錯,總體來說,宋朝的皇帝,但凡隻要不對外,隻治內,挑不出什麼大毛病。對於這位宋仁宗的評價,性情寬厚,不事奢華,也能夠約束自身,對待臣僚、侍從寬厚,但是,這一位無定誌,而且不善斷。】
【宋遼一戰後,大宋得到了安寧,加之大宋重文輕武,多年發展下來,那文壇上的人物如同雨捂的春筍一樣不斷的冒出來,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屬於唐朝,餘下的六位,幾乎都
是在仁宗當政的時候接連冒出來的。大宋的文化璀璨如星,光芒萬丈,因此也令後世心之向往。為此,對於大宋明明文臣武將數之不勝,卻因為重文輕武,致使大宋一次一次的跟人送錢求和,更令人憤恨。】
【啊,對,在靖康之恥前,大宋還有另一個要對付的敵人,西夏。又一個少數民族。來來來,還是請大家看一看圖吧,看完之後大家估計會更氣。宋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會打仗的人又不是沒有,他們怎麼就不能把要送給彆人的錢,好好的用在軍事裝備上,以令三軍振奮,無人敢犯呢?】
是的啊,每每提起大宋,無數國人都是恨鐵不成綱,既不是沒有會打仗的人,更不是沒有會治國的人。就因為趙家的人不行,以至於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人的三觀。
【看見地圖上的西夏沒有,那原本不過是小小的一個黨項族罷了,據河西走廊那一點小地盤-夏州,偏就那麼一個小部族,一點點的發展壯大,最後竟然逼得大宋賜幣。大宋皇帝啊!怎麼就一個個都是軟骨頭呢!】沒辦法,沈悠實在控製不住,再一次感慨著,那份傷心悲痛誰都感受得到!
趙匡胤能夠感受得到沈悠那語言中的迫切,恨不得給大宋換一個能乾的人來,至少不會讓生在那個時代的忠臣良將一個個空有報國心,也有報國之能,因為不受重用而隻能一次又一次的看著山河再失。
【小小的黨項族能夠發展起來,真要追究起來,根源還是在趙光義頭上。黨項早在唐時就已經出現,多年來不管中原誰管事,誰稱王,包括趙匡胤建宋之後,黨項族都是對宋朝俯首稱臣的。然而在趙光義登基不久後,情況發生了轉變。】
【黨項族內部為了爭位開始自相殘殺,怎麼說那都是對自己稱臣的人,趙光義自然得看誰最聽話再決定由誰來統治黨項是吧。趙光義是怎麼也想不到,對方在看到他和遼國的高梁河之戰後,再不願意聽從大宋的安排。麵對趙光義下令黨項族內徙。內徙嘛,就是讓他們入朝。這不是想讓他們黨項完全成為大宋的一部分嗎?】
【內徙的起因是,黨項族原定該是李繼棒襲位,可惜他們的族父們全都反對,導致黨項族內亂。隨後李繼棒的一個族父李克文又上門說李繼棒不該襲位,而應該讓他入朝,那趙光義肯定是一千個一萬個樂意!不承想李繼棒有一個族弟李繼遷不樂意,借口乳母死去到郊外下葬,帶著十幾個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