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利他苛己(1 / 2)

誰都知道重頭戲來了,議和,那原本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場上打的是真刀真槍,拚的是命。那也是談判的底氣所在。重點難道不更是,談判談判,拚的是智,是謀,是腦子?

然而聽著沈悠的話,已經見識過大宋皇帝德性的人們表示,議和肯定也不會是大宋占什麼便宜的事。

【彆的不多說,直接說結果,聽完結果後,咱們再論其他。宋仁宗慶曆四年,大宋和西夏達成和議,史稱慶曆和議,內容如下:一、西夏李元昊取消帝號,而由宋朝冊封為夏國主;二、宋每年賜予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有其他歲時賞賜,合計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

三、重開兩國貿易。】

靠!無數聽清內容的人都震驚了,彆的都沒有問題,可是這每年宋朝賜予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兩萬斤。另有其他歲時賞賜,這是認真的?確定是認真的嗎?

【賜絹、銀、茶。大宋那些主和的官員喊著軍費甚大,把錢送給西夏的時候,他們怎麼就不說這錢花費也不少了?西夏主動求和,證明這幾場仗打下來,縱然大宋敗了,西夏也沒有占儘好處。議和可以,其他條例都沒有問題,用著賜予的名號給西夏送錢,我就想問問大宋那些君臣們,長腦子的嗎?打仗說軍費開支甚大,送錢給敵國的時候怎麼不說錢多了?無恥的把百姓們辛苦掙來的錢送給那些燒殺搶掠大宋百姓的人?他們可真是送得十分痛快!】沈悠沒能忍住,她想心平氣和的說話的,可是隻要想到他們乾的不是人事,打著賜予的名號,做的卻是賠錢的事,太可氣!

“朕錯了,是朕錯了。”此刻,趙匡胤落下了淚,當著滿朝的臣子跪下,這可把一乾臣子們嚇得不輕,急急忙忙跪下了,更有人急著要把趙匡胤扶起來。

趙匡胤卻揮開了他們的手,一字一句的道: “是朕無能,若非朕無能,怎麼會怕你們這些能衛國,能護衛大宋將軍的人奪朕的位子,以至於埋下禍根,叫天下百姓飽受他國這般欺壓。

這,嗯,其實就沈悠說的情況暫時還好,曆朝曆代,誰不是那麼過來?但,趙匡胤已然明白了不重武將的後果,日後,必不會再犯。一乾臣子又怎麼能再說趙匡胤的不是呢?

知錯能改就好,誰還能沒有那麼一點私心,犯下小錯,隻要能夠改正就好。一切對現在的他們來說還來得及。

沈悠氣得拳頭都硬了啊,

【大宋,不錯,他們的敵人是很多,沒了一個遼國,又來了一個西夏,一個兩個都挺強悍的。可是曆代各朝,誰邊境就安寧了?誰像他們那樣,動不動就給人送錢保平安?西夏為患,又是在對方主動提和的情況下,那是對方明明嬴了也知道,他鬥不過大宋。看著好像幾次大戰他們都嬴了,可大宋人才輩出,無能之人有,卻不是所有人都是無用之人,如範文正公,如狄青將軍,他們哪一個不讓西夏忌憚,讓西夏不敢輕舉妄動?】

【局勢明明於我方有利,怎麼能用著賞賜之名給西夏送錢呢?這難道不是在向西夏示弱,從而證明大宋的君臣從上到下,都是軟弱可欺之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道理難道他們都不知道?都不?不,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在他們看來,花錢保平安,邊境安寧,從此無事,那就很好。】

【可是,無論是他們之前急於求和的遼國,或者如今的西夏,都不會就由罷休。大宋表現得可欺,隻不過是讓他們更無所顧忌的欺負大宋罷了。澶淵之盟後,遼宋達成和議了吧,錢也送得不少了吧。趁西夏犯宋時,遼國不趁火打劫那就怪了。】

【宋仁宗慶曆年間,遼國借機向宋朝索要關南十洲,以此挑事,宋朝怎麼辦呢?一個西夏就夠讓他們疲憊不堪了,再加上遼國,那不是要命嗎?麵對遼國的無理要求,那就聊吧,聊啊聊,就聊到了大宋願意花錢保平安,隻要遼國不挑起戰事,一切好商量。】

【遼國之所以想要關南十洲,都是為了遼國,不戰而能達到目的,遼國怎麼可能會不答應。宋仁宗,對於遼國的要求,嘴裡說著堅定不許的話,可他給人的國書卻是向遼妥協。一國之君,如此反複無常,國能安否?】

【一國之君無戰心,一味求和,為此不惜損害百姓的利益,無視百姓之苦,可悲可歎。最終,宋朝答應在原本澶淵之盟的基礎上,再加贈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了結遼帝索要土地一事。】

真,各朝皇帝都傻眼!大宋那麼有錢的嗎?隨便就給加錢。

有這錢花在軍隊上,能打不過這些得寸進尺的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