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起伏(1 / 2)

【韓將軍一麵叫人占據高坡,列陣其中,觀而不動。一麵又派人把自燕山潰逃的宋軍組織起來,這就有了幾百人馬。韓將軍讓他們列陣擊鼓呐喊,隨後親自率領幾名敢死騎士衝入遼軍陣中,襲斬執旗的遼人,再讓占據高地的騎兵自上而下殺人,河邊的宋軍士卒也都擊鼓高喊,遼軍大亂,不得不向北撤離。韓將軍領兵追擊,一路斬殺,英勇無比,再建功勞。】

【徽宗末年,天下動/亂,百姓民不聊生,山東、河北之地,盜賊蜂起。韓將軍隨軍討捕,於大名府殲滅水賊,湯村擊破強盜,累立戰功,轉授秉義郎。隨後以偏將身份專討山東,在尉氏敗楊天王,透手滑所部數千,韓王店破臨沂叛軍武胡所部數萬,參與擊敗沂州徐進、青社張先、水鼓劉大郎、望仙高托山、集路賈進、莒縣徐大郎,東海張夔等部,山東諸盜悉平,積功轉拜武節郎。】

【靖康元年,韓將軍隨梁方平守衛溶州黃河橋,以抗擊金軍。梁方平潰逃,韓世忠奮戰突圍,焚

橋後退開封。金軍第一次圍攻開封時,韓將軍升任統領,參與守衛開封。金軍撤軍,韓將軍又任河北總管王潘部下的先鋒統製。同年,河北宣撫使李綱出援太原,韓將軍追隨之,奉李綱命討伐叛軍,以功升領單州團練使,屯駐滹沱河。】

【彼時王淵守趙州,韓將軍其命前往協助王淵,被數萬金軍逼入趙州城內。敵軍人數遠非他們的兵馬可比,且城中少糧,軍心不穩。立刻有人提議棄城而遁,為韓將軍所拒。當夜,天降大雪,韓將軍選精壯士卒三百人,出城突襲金軍營賬,使金軍無心再戰,隻能潰散而去。此戰後,韓將軍以軍功升為防禦使,在河北一帶抗金,威名遠揚。】

【靖康二年,兩帝被擒,此後就是擁立趙構登位,韓將軍也是支持趙構上位的人。所以,我就很疑惑了,為什麼你們一個個會打仗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對皇帝人選那麼沒有眼光。為了所謂大局著想。因為趙構是宋徽宗唯一剩下的兒子,按順位繼承法,所以你們選擇一個趙構,能夠避免朝廷為了爭奪皇位而再起紛爭?然而你們就沒有考慮過,用那麼一個一心求和,慫得跟個縮頭烏龜一樣卻一心爭權奪利的人上位,極有可能再來一次“靖康之恥”?】

一心要推趙構上位的人們,本來要說沈悠不明他們的用心良苦。內部不穩,外部又怎麼可能穩得了,他們之所以選擇趙構,就因為趙構是名正言順的最好人選。

所以,哪怕知道趙構有問題,他們不是覺得

自己足夠影響趙構嗎?

【對了,他們認為自己足夠影響趙構,哪怕現在的趙構是慫,心裡也沒有多少百姓,但他們隻要時常和趙構陳明利害,自然一定能夠讓趙構堅定主戰,支持他們奪回國土。可是,天下不是隻有他們這些忠臣良將,他們覺得自己一心為天下,為百姓,太多的人覺得,主戰的人們一味隻知道戰戰戰,知道大宋有多缺糧多缺錢嗎?必須要和!】

【一個能夠輕易受到影響的人,就該是一個心誌不堅的人。就是要戰場上,心誌不堅者都容易打敗戰,更何況一個皇帝?推了這樣的人上位,那不是要命?】

【況且比起主戰的這部分人急於身先士卒在前,守衛家國,打退金軍。那些主和的慫貨那是最不想上戰場的,所以,打仗的事他們不懂,可他們卻最喜歡在後麵指手畫腳,更喜歡影響主戰的人們最想影響的皇帝。試問,是衝在前頭主戰一年到頭不露幾回麵的人在皇帝麵前更得寵,還是他們這些日常就在皇帝身邊,日日相伴,時時觀察皇帝,懂得皇帝心思的人更懂得怎麼勸皇帝?】

多少人聽著這話臉色立刻變得慘白。

【人人都喜歡把錯歸在那些奸臣身上,誠然,奸臣有一定的問題,但最大的問題從來在皇帝身上。畢竟下令殺人誅人的都是皇帝,什麼受人蒙蔽,皇帝若不是有殺人之心,能是誰隨便能夠蒙蔽的?奸臣當道,沒有人告訴皇帝那個人是奸臣?有,皇帝聽進去嗎?那怎麼奸臣們的話皇帝就聽?】

【所謂聽奸臣們的話,不過是因為那些奸臣把皇帝想說卻不能說出口的話說出來,順便也把皇帝

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做了罷了。】

【就說趙構好了?宗澤在時,開封固若金湯,宗澤一死,金軍再一次揮軍南下,他惋惜宗澤之死嗎?十分惋惜,但是哪怕重來一回,他也絕對不會同意宗澤兵出金軍,救回他的父兄的!畢竟人要是都回來了,試問他這個現任皇帝怎麼辦?那不是把自己陷入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