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茅焦(2 / 2)

【祖龍大怒,這事瞞不過嫪毒,作為一個靠趙太後成為大秦僅次於呂不韋的勢力,得封為長信侯,更得到山陽以作他的住地,最後竟然參與朝廷大事。也正因如此,養得嫪毒越發膽大妄為,眼看情況不對,他便要起兵謀反。不意外,他敗了,區區一個小人,借趙太後之勢而得勢的人,想在崇尚武力的秦國作亂,無異癡人說夢?】

【嫪毒發起政變,史稱“蘄年宮之變”。最終嫪毒被叛車裂,他與趙太後的兩個兒子也被祖龍裝進麻袋活活摔死。這略血腥。然處於祖龍的處境,殺人滅口,永絕後患,沒有任何道義仁慈可言。】

這一點,沒有哪個當皇帝的會否認,什麼狠不狠的,一母同胞的兄弟該下手都下手,更何況一個肖想秦始皇王位的謀逆之人的血脈。秦始皇都把嫪毒乾掉了,留下兩個孩子不殺,是要等著趙太後在他們兄弟三人之間權衡利弊,哪一天再在秦始皇背後捅上一刀?

【值得一說的是,在嫪毒作亂的前一年,祖龍同父異母的兄弟長安君成蠕率軍攻打趙國,卻在中途謀反。】

沈悠提醒一句,眾秦君和秦王們突然都悟了,那就更不用說了,吃過一回虧的秦王嬴政斷不可能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秦莊襄王比較好奇的是,他那謀反的兒子成蠕是何下場?

【成蠕兵敗自儘,嫪毒政變被殺,所有參與的黨羽都被殺儘,彼時的祖龍對於怎麼處置自己的母親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許他是怨恨母親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的,最該保護他的母親,卻因為一己的私欲,又或許在其中當了推手,讓他經曆一場原本不該出現的政變。因此,祖龍憤與趙太後斷絕母子關係,並且下令,朝中誰敢為趙太後諫言者,殺之。祖龍連殺了二十七人。直到一位茅焦出現。】

【茅焦者,亢直之士,敢諫之臣也。祖龍已然連殺二十七個諫於秦王不該將太後遷出鹹陽,囚禁雍械陽宮者。他們都認為秦王有悖孝道,有損秦國形象。文臣死諫,武將戰死,都是最高的榮譽,彼時為秦國客卿的茅焦也挺身而出。】

【已然連殺二十七人的秦王怒火得以稍緩,聽到稟告,秦王並沒有第一時間下令將茅焦處死,反而派使者提醒茅焦, “你難道沒有看見那些因為來說太後的事被殺掉的人嗎?”茅焦大義凜然的因答: “我正是為此事而來。我聽說天有二十八星宿,如今已經有二十七人死在大王手中了,我來就是要湊夠二十八之數。我不怕死。”】

【我們的老祖宗們,從來不泛傲骨者,寧死不屈者,正是因為他們為我們豎立了好榜樣,才會讓我們都以成為他們而驕傲。】

【秦王政大怒,命人架起火鍋,放滿了水,揚言要將茅焦煮了!茅焦也是有趣的人,故意緩行入殿,畢竟,去晚一步,秦王的怒意興許就會少上幾分,有何不好?】

【茅焦心裡這點盤算,自不能對人言,可引見的使者就見不得他這麼不慌不忙的,那不得催嗎?茅焦依然不慌不忙的跟人道: “我去到那裡就要被處死了,就不能讓我慢點嗎?”】

【聽聽這多會說話,人都有求活之心,可為了大義視死如歸,這樣的人最是值得敬仰。使者很是為茅焦悲哀。等到了秦王政麵前,茅焦不慌不忙的見禮,對秦始皇道: “我聽說長壽的不忌諱談論死亡,國君不忌諱研究國家滅亡。人的壽命不會因為忌諱死亡而長久,國家的存亡,都是開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不知大王是否願意聽?”】

【咱們祖龍必須願意!因此,這會兒他不急著要處死茅焦了,他倒要聽聽,茅焦要如

何勸諫。因此問: “此話怎麼講?"茅焦就等著秦始皇問呢,解釋道: “忠臣不講阿諛奉承的話,明君不做違背世俗的事。現在大王有極其荒唐的行為,我如果不對大王講明白,就是辜負大王。”】

【秦始皇當然清楚重頭戲要來了,且說: “你要講什麼?說來聽聽。”茅焦這回不賣關子了,道: “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國,也不僅僅是因為秦國的力量強大,還因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現在,大王車裂你的假父,是為不仁;殺死你的兩個弟弟,是為不友;將母親軟禁在外是為不孝;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是暴君的作為。如此品德,如何讓天下人信服?天下人聽說之後,就不會再心向秦國,我實在是為秦國擔憂,為大王擔心。”】

秦孝公讚許道: “此人所言不虛。”

商鞅在一旁道: “秦王政不過一時氣憤,既有諫臣直言,必然聽得進勸。嫪毒之流,殺了不為過,與太後恩斷義絕,才是真正讓天下人非議之事。孝者,人之本性。若連生身之母都能輕易棄之,這世間還有什麼是他所不能舍的?讓天下人都畏懼。畏懼太過,並非好事。"

秦孝公點頭認同道: “商君所言甚是。秦王政,雖然商君曾告訴我,行變法定能令大秦煥然一新,可我從來沒有想過秦能一統天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