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駁詔之由(1 / 2)

秦始皇關注點在於,分丞相的權。嘶,明朝時的六部沈悠大致那麼一說,沒有丞相,還得另外再想個新的位子乾丞相的活,秦始皇不太樂意費這個勁瞎折騰。

宋朝,宋朝的官製沈悠都不帶提的,畢竟宋朝的官製一味重文輕武,沈悠是恨不得趕緊說完。

大唐,嗯,李世民確實很是不錯,開創的貞觀之治也很是讓人心向往之,秦始皇都在想,沈悠會不會細細說說官製呢?這要是說了,他也不是不能學習學習。

終於讓他等到了!

【三省六部製,是根據各朝各代慢慢發展衍生的,非一朝而定,不過,三省六部製始於隋朝五省六曹製,三省六部製確立於隋朝。所以大隋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這一點上,相當類似於秦朝。但看大家的投票可知,隋的熱度和秦始皇差得有點遠是吧。】

楊堅……好了天幕,我已經夠心塞的了,莫要再打擊我。

【三省的名字多有改變,不過職責基本分工不變。三省是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掌管機要、發布政令;門下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尚書下設六部,負責執行詔令。】

秦始皇一聽,哎喲,這機構好啊,簡直太好了,比他現在的三公九卿要好得多。加上六部,這完全可以相互製約,他還用擔心再有人像趙高,李斯他們那樣矯詔嗎?

劉邦聽著一下子轉向呂雉,沒辦法,這回他沒把蕭何叫過來一起聽,也是因為感覺到好些事當著蕭何的麵不好說得過於直白。此時有想法,劉邦可不就轉頭向呂雉,同呂雉討個主意。

“這三省六部倒是極為不錯。”劉邦也是心動,畢竟要說平衡,劉邦無時無刻不想著到底該怎麼平衡,功臣那麼多,如韓信等異姓王,何嘗不讓他如鯁在喉。

“陛下認為能解決我們如今麵臨的問題?”可是,那是中央的機構不假,但對他們現在所麵臨的處境能夠有所改善?中央,大漢最大的問題並不在中央,而在異姓王。

”天幕所言能聽見的不僅僅是我們,但凡我們有所異動,隻會讓他們更警惕,對陛下而言並不是好事。”劉邦剛剛登基,位子尚未坐穩,這種情況下突然要改官製,會不會把原本站在他們這邊的人也逼成了彆人的人?不可不防。

劉邦何嘗不是那麼一個意思,"倒不如留著,來日再用。"呂雉衝劉邦一笑道:

"陛下所言甚是。"劉邦抬眼,他說什麼了嗎?明明說什麼的是呂雉。

於劉徹而言,三省之製並非不可以學,但怎麼說呢?他並沒有忽略眼下大漢的處境,世卿世祿,還是先把六部聽了吧。

楊堅聽著自己確立的三省六部製,後世用得相當順手,這心裡就極不是滋味,他總結的好東西都沒用上手,怎麼就儘便宜了彆人。都怪他那些不爭氣的兒子!

【中門長官為中書令,設兩位;門下省稱侍中,亦設兩位。尚書省設尚書令,其下左右仆射,協助尚書令行事。但李世民在唐高祖時曾為尚書令,因此終唐一朝尚書令皆不設。尚書之下六部,分彆是吏、禮、兵、刑、戶、工。】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戶部掌管戶籍財經;禮部考吉、嘉、軍、賓、

凶五禮之用,後來也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和審核刑名;工部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

這回三省六部製說得足夠清楚了,隋唐之前的一乾人都聽得真真的,該吸收的就吸收,該活學活用的也活學活用。

【誠然三省六部雖然分了丞相的權,同樣也約束著皇帝,畢竟各方的職責都是相當清楚。但要說魏徵敢一再駁了李世民的敕令,這也是李世民自己再三要求的,按李世民的話來說,皇帝畢竟隻有一個人,一個人的腦子想不到所有事,所以才需要選擇官員良才幫他處理國家大事。作為皇帝隻需要選拔和任用賢才,執行嚴格而合理的法製,誰還敢胡作非為。所以,李世民也再三要求眾司官員,如果發現他下達的敕令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必須堅持議奏,不能一味順從他的旨意施行,這是李世民對臣子的要求。看看,看看咱們太/宗皇帝這態度,巴不得有人能盯著他點,生怕自己做錯事。誰能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