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應該,沈悠這麼久以來也沒有講過多少誇大的事,所以,他們就更好奇接下來李靖的操作了。
【捷報傳回長安,唐高祖高興的對公卿說: “朕聽說使用有功的人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隨後頒下詔書,慰勞李靖說: “卿竭誠儘力,功績卓著。時間長了才發現卿無限忠誠,朕給卿嘉獎賞賜,卿不必再擔心功名利祿。”末了更是親筆寫下敕與李靖說: “從前舊事既往不咎。"唐高祖李淵其實還是極不錯的,至少人聽得進勸,也懂得用人之道,在一眾帝王裡麵,但凡不是因為兒子太過耀眼,他也未必這樣沒有半點名頭。】
李淵:好了,天幕,你可以不那麼繼續紮心的嗎?會沒有朋友的!
【用實力證明自己忠誠的李靖將軍,終於得到唐高祖的信任,也得以真正開始大展拳腳。武德四年,李將軍鑒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陳攻滅蕭銑十策。李淵頗為重視。當即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擢任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行軍長史。同時,唐高祖明確表示, “三軍之任,一以委靖”。也就是說,李孝恭也就擔著夔州總管的名頭而已,實際上李靖才是三軍統帥。知人善用如唐高祖,在大唐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宋朝的將領哪怕是對著李淵也是垂涎三尺的對吧!】
宋朝一乾名將們已哭昏在地:天幕,彆說了,太心酸了!太難了!
【李將軍得以重任,立刻組織人力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的準備。同時,針對巴蜀之地歸附大唐不久,各部族還不太穩定的情況,為了避免在他下江陵打蕭銑的時候,有人抄了他們的後路,李將軍向李孝恭建議,將各部族酋長子弟都如今到夔州,根據他們的才能優劣分彆授以官職,安置在左右。一句總結這波操作就是, “外示引擢,實以為質”。人質在手,也就不用擔心誰敢輕舉妄動,這招的效果對於穩定巴蜀政局那是相當有用。】
【有了這事作鋪墊,同年九月,唐高祖下詔令調發巴蜀兵士,集結於夔州,任命李孝恭為荊湘行軍總管,李靖兼行軍長史,統轄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進;又任命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為北路軍;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為南路軍;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為東路軍。四路大軍分頭並進,一齊殺向江陵,顯然這一回唐高祖誌在滅了蕭銑。】
【四路大軍準備齊全,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
漲,流經三陝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整個峽欲。觀此水勢,蕭銑以為唐軍縱然四路軍隊彙集,也不可能東下,放心大膽的讓士兵休養,不加防備。但在我們李將軍看來,卻認為兵貴神速,機不可失。說服眾軍道:“大唐軍隊剛剛集結兵馬,此時蕭銑未必知道,乘江水猛漲之時出兵,順流東下,我軍突然出現在江陵城內,正是所謂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是兵家上策。到那個時候,哪怕蕭銑發現我師出戰,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一來定能一舉成功擒獲蕭銑”。】
哪個聽著李靖的計策不稱讚叫好。不錯,不錯,攻其不備,本就是上上之策。但因為水勢凶猛的緣故,就算好些事大家都明白,卻不代表都有人敢做。李靖主意是不錯,能不能做好,卻未可知。
【李孝恭聽著李將軍的建議,立刻率二千餘艘戰艦,沿著三峽順流東進。一如李將軍所料,蕭銑毫無防備,唐軍進破荊門、宜都二鎮。】
已經集結兵馬,這就準備下船的李孝恭??天幕,你把計劃都說出來了,這仗我們還能打嗎?
"打,不必遲疑,立刻出兵。"李靖在一旁聽著卻斬釘截鐵的開口,讓李孝恭不必理會天幕。
“可是天幕都說穿我們的計劃了。”李孝恭同意這樣的打法不就是因為李靖領著他們攻其不備?現在算是消息泄露了,蕭銑難道不會有所準備?
李靖目光淩厲的道: “我們聽見了,蕭銑聽見了,蕭銑會不會覺得我們的計劃已經為他所知,而認定我們不會再敢出兵?他也無須再作防備?"
李孝恭???
【等唐軍抵達夷陵城時,蕭銑手下的乾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清江,李孝恭一到,即想進擊,李將軍勸他道:“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荊門剛剛失守,他把精兵全都派出來迎戰,這是救敗之師,銳不可擋。我們暫時把戰船停泊在長江南岸,不與敵人交鋒,等到他們士氣衰落,我們必能一舉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