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爭議(1 / 2)

有一說一,呂雉說得在理嗎?

必須得在理,劉邦最大的敵人究竟是誰,劉邦心裡有數,不過是聽了李世民那一句話,他是覺得自己也不是不能學著點。

作為一個皇帝,其實劉邦也是有野心有目標的。他現在成了皇帝不假,但要說當了皇帝就能高枕無憂,才怪!

震懾邊境其實算是相對比較能夠讓大漢上下都對他的本事有所了解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偷雞不著蝕把米。

呂雉的提醒是讓劉邦清楚的想明白一點,他但凡要去試不是不可能,後果他自己想想清楚,是不是把這天下賭上他都樂意?

那必須不能。

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絕對不能給人可乘之機,奪去這個天下。

於劉徹來說,李世民的方式不能說不好,但他要的是完全從根子上滅匈奴,唯有把他們連根拔起,把他們全都解決,他們才真正的永遠不會危及大漢。

李世民對自己善於用人,也用得好人,自是非常自傲的。目光落在朝中一乾重臣的身上,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貞觀十五年十一月,李世動被征調入朝,任兵部尚書,沒等他回京,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設率八萬兵馬南侵突俟利可汗阿史那思摩部。朝廷收到阿史那思摩的求救,立刻派兵求援,同時也出兵薛延陀。李世動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追擊薛延陀大軍於青山,大敗其軍,斬其名王一人,俘獲首領,俘虜五萬人。戰後,李世民論功行賞,惠於李世動之子,封一子為縣公。】

雖然各朝代的人都不想承認,但真就不得不認可沈悠一開始說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裡的武將,真就是論滅國之功的,看看李靖,再看看李世動,就是想不服,能不服?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為保全兒子們,李世民是三思之後決定立他與長孫皇後的三子,也是九皇子李治為太子,這一位正是我們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世民授李世動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民對李世動說: "朕的兒子剛剛當上太子,你原來是他的長史,如今把宮中的事情委托於你,所以有這樣的任命。雖然委屈你的階位、資曆,希望你不要見怪。"二鳳,以一個帝王和父親的身份對一個臣子如此推心置腹,李世動會有怨念嗎?】

必須的不會!李世動相當肯定

的在心裡回答沈悠這個問題。為君者不僅要為將來的新君謀劃,也要為天下謀劃,雖然壓了壓他的官階,他差那點官階嗎?必須的不差。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李世民知人善用,這一生從未虧待於他。如今以未來的新君托付之,李世動豈有不助之一臂之力的道理。

相比起李世動關心回答沈悠丟出的那一個問題,其他人第一反應必須得是李世民再立的太子。

李治,竟然是李治!

李世民的那些個兒子們,包括長孫皇後在內都震驚了。這會兒的李治,嗯,有的尚未出生,有的也太小了,但他這成為太子,真是出乎意料。但對李世

民來說,卻是理所當然。

如果不是李承乾,也不是李泰,必須隻能是李治。

對貞觀晚年的李世民來說,他是擔心李治性格看起來頗是溫和,心存仁慈,未必能夠做好大唐的皇帝,可聽完李治如何對付長孫無忌。好,他可以放心了。

【也是在這一年,李世民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像於淩煙閣,李世動名列其中,位於第二十三名。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征高句麗,授李世動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攻破蓋牟、遼東、白崖等數城。唐軍回師後,朝廷按功封李世動的一個兒子為郡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