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非可趁之機(1 / 2)

吐一口氣,沈悠道:【雖然各種自然災害在東漢各郡層出不窮,鄧綏還是憑本事穩定了大漢的基層。而隨著東漢的天災不斷,難免邊境的西域各國以為可以趁此機會入侵中原。】

【漢安帝永初三年,烏桓的率眾王無何、鮮卑首領丘倫等,聯絡南匈奴骨都侯彙合七千精騎進犯五原郡,在高渠穀大破漢兵,殺郡長吏。同年十一月,鄧綏遣車騎將軍何熙、度遼將軍梁慬等出擊。】

【漢安帝永初四年正月,梁慬率八千多人到達屬國故城,與南匈奴左將軍、烏桓首領交戰,殺其主帥,斬首三千餘。南匈奴單於又親率七八千騎兵迎戰,包圍梁慬。梁慬披甲奔馳,衝破包圍圈,南匈奴引兵退回虎澤。】

【三月,何熙軍到五原曼柏時染上重疾,不能再繼續前進,便讓龐雄與梁慬及耿種率一萬六千步騎攻虎澤。眼看漢軍大營再要繼續往前,南匈奴單於惶恐,派左薁鞬日逐王投降,梁慬大擺兵陣接受投降。南匈奴單於脫帽光腳,當麵受縛叩頭,交納入質。烏桓率眾王無何乞求投降,鮮卑人逃回漠北。自此烏桓重新歸附漢朝。鄧綏拜烏桓首領戎朱廆為親漢都尉。怎麼樣,天災是不能預料不假,人禍,那須看看坐在那上頭的到底是誰,彆以為天災不斷,大漢就好欺負了。】

不得不說,鄧綏一係列的操作讓人驚歎。

懂得行軍打仗的人都知道,彆聽著戰事順利就以為一切都好辦。實則不然。

彆的都不用舉例了,就宋朝的情況,會打仗的宋朝將軍少了嗎?上頭那皇帝不靠譜,江山便注定守不住。

鄧綏這樣子完全已經遠甩了大宋的那些皇帝。再說了,能夠知人善用,於天下非議,內憂外患時依然能夠保得大漢的江山穩固,果真是誰都能做得到的事?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並沒有。鮮卑可是跑了。因此,在休養生息九年後,於漢安帝元初六年,鮮卑攻入馬城塞,殺長吏。好樣的,之前大漢沒有趕儘殺絕,鮮卑就以為自己可以了?鄧綏即派堂弟鄧遵調集射手三千人,與中郎將馬續率領的南單於騎兵、以及遼西、右北平兵馬會和,出塞追擊鮮卑,最終在漠北大破之,獲其生口及牛、羊、財物甚眾,後世稱之為“鄧遵、馬續破鮮卑之戰”。】

【於是在漢安帝永寧元年,也就是鮮卑進犯大漢的第二年,遼西鮮卑首領烏倫、其至鞬率眾降附,並交納貢奉。鄧綏便下詔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率眾侯,賜彩繒。】

【北邊不太平,彼時大漢的海上也一樣不太平。就在烏桓國他們進犯大漢時,以海賊張伯路為首的三千餘海賊入寇沿海九郡,鄧綏派遣侍禦史龐雄發兵討伐,眼看不敵,張伯路率眾投降。可第二年他們卻再度作亂,攻城殺人,燒毀官寺放出囚犯,黨眾越來越盛。魁首們皆稱將軍,朝拜張伯路,張伯路便戴上五梁冠,佩戴印綬。這麼囂張,哪能放過他呢。】

【鄧綏再度下詔征討,發兵數萬,連戰皆捷,大破海賊,被斬首和落水身亡的海賊有數百人,餘眾皆逃遁。聽到前線的情況

鄧綏知道,

不能不給人半點活路,於是下達招降海賊的赦令。奉命前來討伐海賊的禦史中丞王宗等人認為應乘勝追擊,而青州刺史法雄則認為海賊會乘船過海,深入更遠的海島,到時候攻打起來勝負難料。如今朝廷下達赦令,倒不如順勢罷兵,撫慰並誘導海賊,到時候海賊必定解散,朝廷就可以不戰而勝,何樂而不為。】

【王宗是個聽勸的人,於是罷兵,海賊們自是大喜。畢竟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全然沒有了活路,隻能拚死一戰,結果朝廷竟然願意給他們一條生路,那他們還不趕緊麻利的感謝朝廷?當即將擄走的百姓歸還。可是東萊郡內的漢軍卻沒有解甲,這讓海賊們十分驚恐,趕緊逃回海島,也因此留下後患。兩年後,海賊們因為缺糧少食,再度抄掠東萊。這回法雄知道了,這些海賊是不可能安分,率郡兵將其攻破。張伯路帶著海賊們往遼東跑去,結果被遼東百姓李九等人斬殺,從此,州界恢複清靜。】

萬萬沒有想到,鄧綏竟然麵臨那麼多的敵人。但凡換一個不靠譜的坐在這等形勢的皇位上,果真能夠應對得比鄧綏更好?

誠然,不少皇帝都不喜歡女子參與朝事,可像鄧綏這樣能乾的人,換成是他們,舍得不用?

秦始皇是不可能得到鄧綏這樣的人相助,但是呂雉是可以的。

“朕讓你們尋的人尋得如何?”對,秦始皇讓人去找呂雉了,他是認定了這樣的人該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